视网膜效应告诉你在不在领导的提拔名单中

01
三年前,我拥有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辆车,那是一辆香槟金色的轿车,我当时觉得这个颜色很独特,因为觉得大部分人买的车要么就是黑色,要么就是白色和红色,觉得这个颜色既不失时尚、又不失稳重。
之后的生活里呢,在路上如果发现同款车型,我会觉得莫名奇妙亲切感,小十一娘时不时也会高兴的喊:“看,兄弟车!”,于是乎,我渐渐地发现,不论是在高速公路上、商场的车库中还是大街小巷中,看到这款车的机会越来越多。
直到我有一天看书才知道,路上的车并没有真的变多,这只是我的心理作用,而这个现象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叫视网膜效应。
02
视网膜效应
简单地说,这种效应的意思就是当我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我们就会比平常人更会注意到别人是否跟我们一样具备这种特征。
卡耐基先生很久以前就提出一个论点,那就是每个人的特质中大约有80%是长处或优点,而20%左右是我们的缺点。
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而不知发掘优点时,"视网膜效应" 就会促使这个人发现他身边也有许多人拥有类似的缺点,进而使得他的人际关系无法改善,生活也不快乐。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常常骂别人很凶的人,其实自己脾气也不太好?这就是"视网膜效应"的影响力。
因此,卡耐基先生在80年前创办卡耐基训练时,就一直强调一个人要人缘好、要受人欢迎,一定要培养欣赏自己与肯定自己的能力。
而在职场中,有哪些常见的视网膜效应呢?
03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我们公司很大,每年都会招聘几百名新员工安排在总公司和分公司,但是很明显,新员工特别容易结成小团体,尤其在入职的头一年,同一个部门新员工,一起上下班,一起吃饭,周末一起玩耍,简直就是形影不离的好伙伴。甚至等三五年之后,他们的关系也一直会保持的很好。
当然,新员工会不断的成长,也会不断地认识新同事,但是很多人能够新结成好关系的第一前提就是聊得来,简单的说就是性格类似、趣味相投。
其实这个就是很典型的视网膜效应,人往往都会去寻找跟自己类似的人,以求得存在感和认同感,而这种感觉会进一步的给人带来被尊重、被信任的安全感。
久逢知己的说法,其实也是这个效应的体现,知己无非就是和自己相似或是能极度认同自己的人。
04
领导提拔跟自己类似的人
出类拔萃的领导者应该能把任何类型的都放到合适的位置,人尽其用。但是,大部分情况都是我们所看到的,如果某个团队领导特别能喝酒,一般他的得力干将都挺能喝酒的,而如果某个团队领导特别喜欢加班,那他的得力干将多半也是个加班狂。
在企业的运作与经营过程中,经理人只有关注优秀的东西,并有效地支持他们,才能发挥优点的潜能,才容易获得更大的成功。而往往简单直接,也可能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找到与自己最相近的人,找到能够自己一直在一条战线上的人,能战斗、听指挥。
还有一点,领导之所以能成为领导,除了能力上的确有过人之处之外,一定是自信的,甚至是自负和自恋的,他们会认为,只有自己或者像自己的人才能把企业管理运行好。
所以,虽然不能说所有的情况都是这样的,但大部分的经理人会优先提拔与自己相似的人做自己的接班人。
05
如何运用?
既然视网膜效应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现象,我们在充分理解的同时,也可以巧妙的运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一把助燃剂。
1、挖掘自己的优点的同时,横向发现他人的优点
发现自己的优点可以让自己更自信,做事更独立,从而渐渐的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而根据视网膜效应,这也有助于发现他人类似于自己的优点,进一步提升人际关系,提升工作协作效率,提升团队战斗力。
2、找准优秀的人并学习
一个团队最优秀的几个人一般都会很闪亮,这个非常好寻找,如果你也想变的优秀,学会观察他们优秀之处,或者向其他人了解为什么这些人更受欢迎,找到这些优点的特质,虚心的接受并学习,这样,优秀的人会发现你跟他们一样,在其他人的眼中,你也会慢慢的变得优秀。
3、模仿领导简单高效
领导之所以为领导,一定有过人之处。如果你想升职加薪,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直接向领导学习、请教领导的工作独到之处,并且让领导观察到你的进步和改变。
通过视网膜效应,也可以了解自己和领导相似度到底有多高,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推在不在领导的提拔名单中。
4、不要忘了自我
上面说了要模仿领导、学习他人,这里需要提一下,凡事都有度,有利有弊,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掌握后然后忘记,最终融入自己血液中,而这些的前提都是有个独立、自信的自我,一个在任何地方都能展现独一无二的我。
05
结语
在职场中,人想要的东西无非就是人缘好、受欢迎、被肯定和被提拔。而这些前提是将自己进化成一个优秀的人。
借助“视网膜效应”,看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模仿领导和优秀的人,用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和他人,从而锻造自己,一定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大有裨益。
End.
文/小十一爹,2018年4月9日修改
这篇文章完成5个小时,您阅读只需要5分钟左右,点击“喜欢”即可收藏。
关于转载事宜,请联系简书版权简书版权中心:pub@jian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