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读后感

2018-09-17  本文已影响0人  书卷飘香123

早些年读张爱玲的作品,好像是在一屋子人的喜笑玩乐中,偶然抬头,窥见窗外的一弯细月。《倾城之恋》里的流苏,《沉香屑》里的薇龙,《金锁记》里的七巧,《半生缘》里的曼桢……这几个旧上海的女孩声色流转、倘恍迷离,散发出甜蜜的腐旧和浓郁的浮华气息。那时的我,正值青春年少,只读到泛滥在她们爱情表面的唏嘘愁肠,看不见隐藏在生命意态背后的悲哀艰辛。

如今再读张爱玲,是夜里辗转反侧不成眠,推开房门,立于阶前仰见空中的一轮孤月。反复细读《小团圆》,虽说不至于让人魂飞魄散,却背脊发凉,脚下虚空,犹如渐渐掉到不见底的深渊。而这年这月,我已秋意渐生,站在张爱玲和盛九莉交相重叠的光影声语里,一阵苍凉的风过后,沉寂似千年的墓碑横卧。《小团圆》看得很是艰涩,甚至几度中断。语言依然是张派小说所独有的文风,冷峻犀利,有新鲜而贴切的比喻,有世故而真实的人物。人物很多,情节繁杂,透着张爱玲惊人的观察力和体悟力。但从小说本身来说,并没有很完整的故事。许多章节的叙述非常跳跃。如果熟悉张爱玲,会读得相对容易些。如果不熟悉,仅从小说所表达出来的内容,有时候会觉得语焉不详。这种语焉不详显然是一种承前省略,所谓的“前”,是因为张的身世乃至故事,人们知道的已经很多。

人表达自己,总是来得没有那么从容。所以,这部小说,是稍有一些别扭的。详细了,显得罗嗦,省略了,未免交待不清。许多人物的出场都很突然,来龙去脉并不清晰。有人评价说这是她的巅峰之作,我不这么认为。实际上,它只是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了张爱玲和她的人生。张爱玲自己说,“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实际上,整部小说弥漫着一股冷冷的清气,这种清冷几乎是贯穿始终的,很少有快乐的时间和愉悦的感觉。

《小团圆》读后感

亲情 客气 犀利

故事的女主人公九莉,出身大宅门儿,父母离异,亲情淡漠,就学香港,经历了抗日战争,后以写作为生,先后经历了两段爱情。所有的背景铺陈,都在传达着一个讯息,童年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是她性格形成和一生命运的基调。

人人都是这世界的过客,但九莉尤其对这世界敬而远之,对人对事,来得谨慎而客气。她的意识里,没有什么应当不应当,情份是额外的东西。父母、姑姑、弟弟、恋人之雍,她与任何人之间都刻意着银钱清楚,概不相欠。这种努力保持着的客气,透着陌路人的疏离。算得清,不过是为了撇得远。

九莉用了二婶(注:九莉叫母亲是“二婶”)的钱来读书,念念不忘,“欠二婶的钱,始终是要还的。”这份念念不忘不是为了母女间的情意---九莉眼里的母亲,原是只为自己活着的人,别的人一概不顾,包括儿女---倒像是还了母亲的钱,为了从此两清。

九莉后来与姑姑住在一起,很觉得自己搅了姑姑清静,不好意思。负担了一半房费之外,仍是处处留意。请来访的朋友吃个点心,要说明一下,“这是我自己的钱买的”。平时因是姑姑主厨,九莉向来不肯留人吃饭,包括之雍及其朋友,再尴尬再为难也不肯留。

九莉只曾经不那么计较地用过之雍的钱,或许对她来说,肯用什么人的钱,代表着她内心对这个人的亲近。但到了两人分手的那一天,她还了,所还要多于所得。

九莉对世界的疏离,不独是心的清冷,也包括身体的冷淡。细节的刻画,向来是张爱玲的擅长。小说里大量的笔墨用在了九莉和母亲的生分上。她的意识里,母亲是不喜欢她的。由于心里的隔膜,过马路时牵了一下手,她和母亲,在这一刻,彼此都有恶心的感觉。和之雍分别的前夜,她一时心动伸臂挽住之雍,之雍稍一犹疑,便让九莉窘到心里去。这一犹疑,让她觉得自己热情失当,乃至于强人所难了。这于倔强的九莉,直是惭愧无地。

张爱玲保持着她一贯的犀利,她有本事把所有世俗意义上的美好打碎来给你看。包括她自己。“和心底并不亲近的人肌肤相接,是近于折磨的。”这样的时刻,许多人都有罢,但少有人会用“恶心”的感觉来形容与母亲的牵手,不亲近到这个地步,接近恐怖了。

爱情 温暖 现实

小说里唯一的温暖,给了她的爱情。九莉的爱情有两段,一是之雍,二是燕山。之雍所代表的胡兰成的故事,早已传遍江湖,算不得什么隐私了。所以故事的叙述也便倏忽其来,倏忽其去,想必是大家既已知道,不必详细交待的意思。与胡三年的婚姻,几乎是她一生能量的释放。她一步步猜测着希冀着,又一天天失望着撕裂着,直到离开。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说,“ 我拿爱玲当是自己。”张爱玲在他心里是至亲的,最好的,然而他待她也不过如此。胡在张之前之后,都有许多女人,且“因觉得爱玲是自己人的缘故”,并不瞒她。岂止不瞒,且在爱玲面前沾沾自喜。岂止自喜,犹且“因觉得爱玲是自己人的缘故”,觉得不必客气,倒是不能亏待了他的小周和秀美们。

张爱玲想表达出“爱情破灭之后仍有什么东西在”,她做到了。自始至终,未出恶言,甚至于多年之后,仍然做了一个温暖的梦,梦见了她曾经向往过的和之雍在一起的人生。至于后来和朋友书信往来中称胡为“无赖人”,大约是因为胡到后来的作为实在是等而下之,叫她不屑了。有关张爱玲与胡兰成往事,我只想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以为的爱情邂逅,最后发现不过是一场道不同不相为谋。

九莉与燕山的交往,表达间也是带有点儿卑微与小心的。这样的一个女人,对世界谨慎着,抗拒着,孤傲着,那么坚硬的外壳,不过是试图保存一个完整的自己,这份完整却在爱情面前分崩离析,终至覆水难收。

《小团圆》读后感

友情 青春 决绝

《小团圆》中,每个名字都是张爱玲生活中的过客,我猜不出张爱玲是因为哪些因素给他们取名字的。看完之后,查了资料,恍然大悟那些名字对应的人,记得最清楚的名字是比比,对应的人应该是炎樱,一个有着外国血统的女孩。是张爱玲在香港读书时结交的好朋友,张爱玲对她也有着不一般的情感,《同学少年都不贱》中写出的同性之情,故事的原型就是她和炎樱。在《小团圆》中,炎樱从快乐的吃梦的小兽,还原成了一个太通俗的女孩,通俗得我们在邻居家就能见到,张爱玲和炎樱的各种芥蒂因此无遮拦地铺展开来,在《小团圆》里,比比似乎快乐到没心没肺的地步。但她同时又是高姿态的,姑姑对九莉说,比比成天叫你穿奇装异服,她自己的衣服并不怪。九莉知道这是因为比比个子不高,又一直有发胖的趋势,不适合做太时髦的装扮,但比比才不会说这样自我贬损的话,只是说九莉“苍白退缩,需要引人注意”。像是好友之间的打趣,但说的人有几分是真心,听的人也明白她有几分是真心,反正盛九莉是存在了心里。

世上的友谊和爱情一样,有许多种类,像张爱玲和炎樱这种友谊,是只可以共青春,不可以共沧桑的,年轻的时候,元气沛然,忽略那千疮百孔,踮起脚尖,去够那像月亮一样的,生命本身的喜悦。而中年之后,沉重的肉身朝下拖,让你不能够多承担一点点,从这个角度来说,张爱玲与炎樱曾经的友谊也是可喜又可贵的,因为,那才是青春的友谊,带着少女气质的友谊,就像,我们都曾有过的那些友谊那样。时间不可能给每个人都留下一模一样的刻痕,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彼此的身边都有了和自己三观一致的新朋友,年少的好友,变得只适合怀念。

哪里有传奇

张爱玲写了许多漂亮文章,把人情世故刻画得透透彻彻。但勘得破万丈红尘,却勘不破自己。一篇《小团圆》还原出的,不过是一个凡俗女子。也琐碎,也小气,也矜持,也算计,也吃醋,也卑微。

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自己一生不同时段不同背景人物的写照。但既是小说,自然有加工。哪里是九莉,哪里是爱玲,不必去细问了罢。完全的真实本来既不可能,也无必要。但许多作品里仍是凝聚着她的心思。

一座城池的倾覆和一个国家的沦落成全了流苏和柳原,同样的家国之灾却没有成全她自己。

张爱玲之死,叫人伤痛。于她自己倒是来得统一,生与死都标新立异,清冷到底。但于旁观的人,未免觉得凄凉太过。

人们都说她是个传奇人物,但传奇的只是故事,不是人生。如果这样地活着和死去算作传奇,我们还是活得平常些,世俗些⋯⋯

《小团圆》读后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