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百馆之城,不妨多去逛逛身边的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
今天的一则本地新闻让人自豪感倍增,苏州在全国率先完成“百馆之城”建设,截至2020年底,苏州已建成开放博物馆102家,形成了以苏州博物馆为龙头、国有馆为主体、主题馆为特色、非国有馆为补充,各类博物馆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在全国创造几个率先并不稀奇。但我想,“百馆之城”的率先建成,应有着特别的意义,丝毫不比其他方面的率先逊色,正如报道中所总结的那样:102家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博物馆,记录文脉、传承思想、启迪美感,沉淀着苏州历史文化的核心认知,诠释着苏州锐意进取的城市精神,彰显着苏州建设文化强市的勃勃雄心。
但遗憾的是,作为一名苏州土著,在这百余家博物馆中,曾经去过的也就十之二三,并不算多,有的甚至闻所未闻。就是吴江区的8家,也只去过一半,坐落在松陵镇中山北路113号的吴根越角中医药博物馆,虽然近在咫尺,却还是头一回听闻,让人惭愧不已。坐落在菀坪社区的江悦古代木雕造像艺术博物馆,还是前几年由一位文友带着去采过风,听过馆主生动的讲解,才对它有所了解,不然,大概率会与它擦肩而过。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博物馆并不陌生,一些知名的博物馆早就成了旅游景点,一票难求。外地人来苏州,苏博是打卡地之一,所以门口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我们到外地旅游,也同样如此,北京、西安等城市不必说,到台湾总要去看看台北故宫博物馆的“翠玉白菜”,到武汉总要去看看湖北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数数这几年到过的外地城市,大多去参观过当地的博物馆。
但对本地的各类博物馆,却没有同样的热情。究其原因,我以为不外乎那么这条。首先,总以为在身边,随时可去,结果一直没去。吴江博物馆是国家的二级博物馆,藏品丰富,但也就是有次参观一个书画展进过门,对其他的展品还没有仔细欣赏过。其次,博物馆宣传不多,策划不新,在受众中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够。当然最主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没有充分利用博物馆的资源来接受教育、丰富阅历、获得知识、涵养素质。
事实上,相比于我们迟钝的神经,不少博物馆已经敏感地触摸到市民的新需求,在创新展现上大做文章,以馆内藏品为蓝本开发的文创产品风生水起,网上博物馆、电子讲解等数字化呈现遍地开花,给我们走近、走进博物馆创造了优良的条件。更何况,绝大多数的国有博物馆均不收门票,可以免费参观,这样一顿丰盛的大餐等着大家来品尝。如果你有时间,不妨带着你的家人、孩子,去逛逛身边的博物馆。
在《博物馆里的中国》这本书里,有这么一段导读:博物馆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场所,这里收集着人类的记忆,这里珍藏着民族的灵魂,这里抵御着岁月的剥蚀,这里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一个生命因为有了记忆而更加精彩,一个国家因为有了记忆而更加厚重,一个民族因为有了记忆而得以延续。请带着对逝去记忆的尊崇,走进博物馆。
说得真好。摘录在此,送给大家,并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