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你会阅读吗?其实你应该先知道阅读有几个层次!
如果有人问你:“你会阅读吗?”
很多人会说“我当然会阅读”。
如果再问一句:“你真的会阅读吗?”
很多人就会犹豫,说我会阅读,但我又有点不会阅读。
因为有时看书会看不懂、记不住、学不会。
其实这个问题就像别人问你会打球吗?
你先要搞清楚“会打球”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标准是像职业运动员那样,大部分人的回答是“不会”;
如果像平常人接接球、对打啥的,大部分人的回答是“会”。
《如何阅读一本书》告诉你,在回答“你会阅读吗?”这个问题之前,同样,你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阅读?会阅读分几个层次?
-1-什么是阅读?
之前我理解的阅读,就是从书中接受知识的过程。但《如何阅读一本书》告诉我们,这种阅读就像是被打了一拳,或得到一项遗产,或法院的判决。其实真正的阅读完全相反,读者的“接收”,应该像是棒球赛中的捕手才对。
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就像捕手与投手。
《如何阅读一本书》说,书就像那只球一样,是被主动、有活力的双方所共有的,是由一方开始,另一方终结的。读者想“接住”多少意念完全看他在阅读时多么主动,以及他投入不同心思来阅读的技巧如何。
拿同样的书给不同的人阅读,一个人却读得比另一个人好这件事,首先在于这人的阅读更主动,其次,在于他在阅读中掌握了更多的技巧。
所以在阅读中是做被动的“挨打者”还是做主动的“捕手”,关键取决于你阅读的主动性和掌握了多少阅读技巧。
阅读是一门艺术,是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如何阅读一本书》说,阅读艺术就像是自我的破茧而出。它凭借着你自己的头脑运作,不假任何外助,是完全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你的头脑会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理解,这时你就能“破茧而出”、涅槃重生。
所以阅读是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是阅读自我或世界的学习。阅读,就像是跟着一位缺席的老师在学习。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目标有两个。
第一提醒读者,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第二告诉读者,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读者对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的书籍,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
-2-阅读的四个层次
当别人问你是否会阅读时,你除了要搞清楚“阅读是什么”,还要搞清楚对方问的是哪个层次的阅读。这个层次就是你心中关于阅读的一把尺子,没有这把尺子,你不仅搞不懂自己是否真的会阅读,还会被各种阅读指导书搞得晕头转向。
《如何阅读一本书》说阅读有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层次高的层次也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特性,即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第一层次的阅读并没有在第二层次的阅读中消失,第二层又包含在第三层中,第三层又在第四层中。事实上,第四层是最高的阅读层次,包括了所有的阅读层次,也超过了所有的层次。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
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第一层次的阅读所问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第二层次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
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
第三层次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
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主要就是在谈这个层次的阅读。分析阅读永远是一种专注的活动。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紧抓住一本书——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分析阅读就像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第四层次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
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有了这把尺子我们就能把之前读过的关于阅读的书归归类了。
《阅读手册》讲的是孩子的阅读,所以大部分是第一层次基础阅读,所以这时候要重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鼓励孩子自主探索阅读,让孩子“我读、我想读、我会读、我持续读”。
《洋葱阅读法》讲了好几种阅读方法,跨越了四个阅读层次。但他的独创九宫格笔记则重点针对的是第三层次分析阅读,用笔记把书读成自己的。
《读懂一本书》重点针对第二层次和第四层次。首先用检视阅读快速掌握一本书的内容,在读书时经常问自己四个问题,把这个习惯变成肌肉记忆;讲书则更偏重于第三、四层次,以讲为学,把所有读过的书变成一个网,融会贯通。
有了这把尺子,你才能回答你会不会阅读。
所以大部分人回答会阅读,是指第一层次基础阅读。因为你不是文盲、字都认识,能够了解每句话的意思。这也是小学教育要达成的目标,基本上人人都能实现。
但是说到其他三个层次,很多人就真的不会阅读了。这也是目前教育的现状,初中高中、尤其大学以后,再没人教授阅读。很多人的阅读水平停留在基础阅读的第一层次,高中的语文水平成了一个人的巅峰。很多人都像我之前一样,认为阅读就是考试、就是休闲、就是被动挨打,所以读起书来就觉得不会读、记不住、学不会,字都认识,但书就是读不懂。
-3-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告诉我们就是做一名自我要求的读者。
首先是动机。
在阅读的时候想要保持清醒,或昏昏入睡,主要看你的阅读目标是什么。如果你的阅读目标是获得利益——不论是心灵或精神上的成长——你就得保持清醒。因此我们要把阅读当成提升自我、解决自我问题的手段,而不是当成被动挨打、或者休闲娱乐的工具。
其次是技巧。
比如第三层次分析阅读,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你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去用《读书笔记》写下来。
结构笔记(structural note-making)主要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就是泡泡糖笔记的自创目录;概念笔记(conceptual note-making)重点是概念,这些概念就是作者的观点,而当你读得越深越广时,便也会出现你自己的观点了;辩证笔记(dialectical note making),是主题阅读笔记,是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这场讨论是由许多作者所共同参与,由你自己主持。
最后是习惯。
让主动阅读变成肌肉记忆。《读懂一本书》里樊登的肌肉记忆读书法源头就来自《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经典阅读书。阅读一本书,你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动机、习惯、技巧三者的关系就像滑雪。
技巧就是每一个分步骤动作,除非你对每一个步骤都很熟练之后,你才能将所有不同的步骤连结起来,变成一个复杂却和谐的动作;所以一开始时,学习者只会注意到自己与那些分开来的动作;等所有分开的动作不再分离,渐渐融为一体时,学习者便能将注意力转移到目标上;而这时他也具备了要达成目标的习惯了。
————————
《如何阅读一本书》,1940年初出版,出版当年就占据了全美畅销书榜首,虽然至今已经快80年了,但仍在亚马逊书籍排行榜上位居前列,真的是历久弥新。作者之一艾德勒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另一个作者范多伦是《益智游戏》电影中的现实主角。两人都有着传奇的故事和海量的阅读积累。
总之这本书是关于阅读的一本永不褪色的经典教科书。是关于阅读的元认知,是很多名人如何阅读书籍的源头书。它可能读起来没那么顺畅,因为我之前就读着读着放弃了。但当你潜下心来思考自己会不会阅读,当你实践过很多的阅读方法后,尤其是各种主动型阅读的方法后,你也一定会像我现在这样慢慢喜欢上这本书。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你自我成长、破茧而出的过程。就像这本书说的,你会一边读这本书,一边提升自我认知。这个过程就是阅读的艺术。
读完整本书,你才真正地学会“如何阅读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