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

人物|周克希:只要你愿意,何时开始都不晚

2023-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水湄青萍
周克希老先生

文/水湄青萍

人生之路,不是一条路走到黑,而是当契机来临时,允许自己随时切换路径,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心。

前几天在家看董卿主持的《朗读者》,注意到一个可爱的老爷爷——周克希,普鲁斯特长篇小说《追思似水年华》的著名翻译者。

让人感到与众不同的是:他的人生,前半生属于数学,而后半生属于文学。是的,在人生的知天命之年,他仿佛忽然感知到了自己的使命:再不在翻译事业上留下点什么,就真的来不及了。

其实,早在少年时,周老就对文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为了安慰母亲的心——周克希的父亲年轻时曾就读于浙江大学的数学系,后来因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不得已辍学离校,这让母亲颇感遗憾。当时,他的数学也不错,于是就报考了复旦大学的数学系。

毕业后到华东师范大学的数学系任教,他在数学领域一呆就是三十年。直到有一次,有个人机缘巧合之下,让他翻译伏波娃的一个中篇小说,无意间激发了他内心一直潜藏着的文学种子。他充满激情,花了一个月时间,一鼓作气地完成了小说的翻译。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停下翻译的脚步,翻译了《基督山伯爵》《四十五卫士》《不朽者》等作品。

随着年岁的增长,周老越来越感到时不我待,于是决定全身心投入翻译事业——进入上海译文出版社,成为职业的翻译家。

当时,译文出版社的总编对他说:“有三点,我劝你好好考虑。第一点,你在华东师范大学是副教授,来了之后如果要升正高,你要排队。第二点,你现在是室主任,不能带来我们这里来。第三点就是房子,在华师大,你可能很快就可以调整了,到这里,你要排队。”

没有职称,没有职务,没有分房,对于很多人来说,每一条都切中要害。然而,周老笑着说,“对别人可能一剑封喉,对我没用,铁了心了!”

不过,就像谁说的,即使你投身热爱的事业,也未必意味着全是快乐。翻译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对周老来说,就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因为这部小说的句子特别长,甚至让一些编辑学者也抓狂,更不用说要将它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了。“最长的句子有19行,大从句套中从句,中从句套小从句,小从句还有同位语。”周老如是说。

常常,他每天只能平均翻译400字,可以要知道这部小说整整有二百四十多万字啊!可即使如此,他依旧怀着一颗对作品无比崇敬的心,几乎将之当作爱人一般的“耳鬓厮磨”,反反复复地打磨这四百字。这个过程,周老形容为一个人在黑黢黢的洞里独自前行,几乎看不到前方的微光,放弃很简单,但这是他所不甘心的。

翻译和写作一样,像是穿越一片无人问津的沙漠。为了争分夺秒地翻译,他很少出门旅行,也几乎没有周末。甚至,因为怕灵感溜走,不到万不得已,连近在身旁的厕所也不去上。这在外人觉得十分枯燥的生活,他却甘之如饴。他说:“你要爱你的寂寞”。

在周老身上,你几乎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人热爱的模样——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以及为热爱永不停歇的脚步。

是的,一辈子很长,长到你可以跌倒再爬起,做梦又醒来。一辈子也很短,短到你没有时间再去将就,勉强自己过不喜欢的生活。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然而,如同花开四季,每个人都有盛放的生命时区。

只要你愿意,何时开始都不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