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者和成功者,谁的经验更有营养?

对于迷恋传统成功学,迷恋鸡汤的人来说,自然是成功者的经验更有用。
因为成王败寇么,成功者才有发声的渠道,再说失败的人的经验有什么好学的,难道你也想失败么?
这里面当然有这一个原因在里面,人们天然关注那些频繁出现在聚光灯下的成功者,再加上光环效应的影响,让人们觉得成功人说什么都是对的。
这种心理效应非常常见,我们会觉得长的帅的人,肯定其他能力也很厉害,而长相普通的人,做其他事情肯定也一般般。
至于另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人们的线性思维,觉得成功的背后很简单,要么努力就能成功,要么天赋才能成功,要么只要掌握某一个技巧就可以成功。
线性思维,加上光环效应,成就了成功学这一门大鸡汤。
光环效应是藏在人性深处的认知偏误,而线性思维也是可以成长的,所以当人们意识到了这些思维误区以后,成功学的真相也开始被人们一点点揭开。
这时候失败学,突然开始被追捧起来。
成功的原因有太多了,天赋努力运气,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最关键的是往往成功者自己也无法确定,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成功。
特别是成功者自己总结的时候,也容易陷入偏见,比如他们往往喜欢把成功的原因,归结为他们印象最深刻的那一次决策,而不是真正最关键的决策(当然他也未必知道)。
而失败者不一样,失败者之所以失败,肯定是有其原因的,他们踩过的坑,他们绕过的路,能帮你避开很多损失。
比如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的《重新理解创业:一个创业者的途中思考》,就站在一个失败者的角度,重新思考了一遍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坑,绕过的路,做过的错误决策。
这些对于一个新的创业者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经验。
而成功者往往不太会去说这些事,毕竟光环已经在哪,再去说这些不容易,没准人家会说你矫情。
所以马云曾经也说,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知道别人为什么失败,成功的原因千千万,但是失败的原因就几个。
从成功学,走向失败学,意味着人们跳出线性思维的视角,有了更加全面看问题的视角。
不过,问题又来了,成功者和失败者,我们这里讨论的问题都是创业这一类事情,这种事情本身就是超级复杂的事情,但这个世界上可不仅仅只有复杂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线性发展的事,复杂系统的事是共存的,比如你想要学编程,你会去找成功者,也就是高手请教?
还是会去寻找失败者,也就是学的不咋地的人请教?
当然是成功者,他们反而知道初学者怎么才能更快的掌握技巧,反而能够让你避开一些学习中的坑,而且也能把当时他学习的有效方法教给你,让你也快速成长。
所以,成功者和失败者,向谁请教这得看情况。
学习的事儿,专业的事儿,问高手,问专家才是正道,因为这一类事情是有明确的路径,明确的方法论,并且这些都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
换句话说,当一件事的成功背后,方法+专业知识+运气三个因素里,前两者占据大部分的时候,学成功者肯定没错。
而教育孩子的事儿,创业的事儿呢?这种复杂系统,方法千千万,专业知识至今也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虽然说教育领域和创业领域在管理和企业运营上的确有了商业模式的总结,各大咨询公司也有其高效的思维方式,但是一方面这些尚未形成共识,另一方面也在不断的被推翻着),而运气却占了绝大部分的事情,相对于成功者,失败者的经验,也许能帮你避开很多坑。
就像查理芒格说的,如果让我知道我将死在哪里,那么我这辈子都不会去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