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时间管理自己

精进有两种方式,但你可能没得选

2018-09-20  本文已影响10人  Jin雪峰


- 1 -

精进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苦行,通过意志驱动,以全神贯注地投入有意识地刻意练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或是缩小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刻意练习的表现为:过程中很辛苦、很艰难,但挺过去后成效显著。

一种是乐行,通过兴趣驱动,以全神贯注地投入去做事情,以达到无意识的心流状态,并激励自己下次继续如此行动。

心流状态的表现为:完成之后感觉刚才的过程很好,时间过得飞快。

不管以那种方式去精进、修行或是去磨练一种技能,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全神贯注地投入

也许积累10000个小时就能成为天才,但这10000个小时需要以全神贯注的方式去积累。

若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就很难突破自我的边界

- 2 -

未来有可能会将人类划分成为两种:

1.能够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的人

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可以用整段时间和注意力去做事情。并且经常能够达到心流状态,或是能够通过刻意练习去提升自己。

2.无法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的人

注意力大部分被环境所支配,只拥有碎片化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去完成一件事情,不能通过刻意练习去提升自己,也很少能达到心流的状态。

能够长时间聚焦的注意力如石油钻井般垂直深入,能够对事物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碎片化的注意力如蜻蜓点水般浮于表面,对事物的认知只能停留在了解,而无法产生深刻的理解。或者说还没来得及对事物有深刻的理解,注意力就被其他事物吸引走了。

当下,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比什么都重要。这是随时代的发展,而演变来的个人问题。

这个时代对人们来说“诱惑”太多了,商家都在想方设法抢夺注意力,抢占流量。“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次终于被验证了,这和过去“跑马圈地的战略”明显不同,现在开始的是一场人类注意力的争夺战。

- 3 -

有些时候,我们总是惊叹为什么古人那么有智慧,为什么古人做的工艺品那么精致。而且古人还能以纯手工的方式移山、开渠、造长城。那么费时费力,古人一定是非常有耐心吧。

这些问题困扰了我很久。

起初我的结论是:“以前没有电视机”。

几年之后的结论:“以前没有互联网”。

又过几年我明白了,原来是因为“以前没有手机”的关系。

在互联网时代之前,人们有大量的、集中的、整段的时间。然后经常做的事情就是10年寒窗苦读、或者10年磨一剑,或者用一辈子时间去移一座山之类的。

达芬奇在10多种不同的领域中都有显著成就,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15000页。

爱迪生一生发明了超过2000项专利。

毕加索一生创作了约37000部作品。

这些大师之所能如此的高产,除了自身原因之外,还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环境。

我毫无证据地推断出了三个环境因素:

1.在做事情的时候可以保持全神贯注,而不会被“信息推送”所打断。

2.闲下来的时候可以理智的独立思考,而不会鬼上身般的“刷朋友圈”。

3.实在无聊的时候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灵感,而不会去看“网络直播”。

你如何使用注意力,将决定你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 4 -

物质匮乏时代里的老辈人,觉得物资最为重要,喜欢囤东西,什么都当作是好东西。而获取物资的时间成本,效率乃至于注意力根本不重要。

万物爆炸时代里的人们喜欢丢东西,他们喜欢效率,喜欢送货上门,而不是为了省几块钱,自己出门跑一趟。但是滥用注意力的问题依旧存在。

你可以把家里的杂物丢掉,以减少占用心智的空间,从而得到心灵上和注意力的解脱。但你无法将社会上的“杂物”丢掉,反而还会主动去关注那些互联网上的“杂物、杂事、杂人”。

想起了之前在网上见到的一句话:“鸡生蛋,鸡也拉屎。但人只吃鸡蛋,不吃鸡屎。”

这一点不管上没上过学、有没有文化,3岁小孩都明白。但现实情况是什么样呢?

到网上看看就知道了,向名人“学习”的不多,看名人“拉屎”的爆多,而且还得抱个西瓜去观看。

浪费自己的注意力,就是浪费自己的生命

- 5 -

网络将“所有人”都连接到了一起,将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地方”。网络由一种“工具”演变成了一种“环境”

我们需要去“适应”这个网络环境,而适应并不是随波逐流、任其发展。适应需要主动地去主导自己的人生,在这个大环境中找到新的、有利于自己的生存方式。

在未来一切将会更极端化,人们将会被“互联网”强行分为“能够全神贯注地做事的人”或“注意力散漫的人”,以及“沉迷于娱乐之中的人”。

我们可以乐观地面对未来,但首先要保护好自身拥有的、且最为宝贵的资源——注意力。并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有助于自身发展的活动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