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在路上摄影

银光洞,归来去

2017-10-07  本文已影响257人  景光相馆1951

四年没有登过山,这次决定走出自己的限制,突破一次。于是,从决定到出发,一个个困难点自动化解……

此篇重点看图,手机拍摄,SNAPSEED处理

江油市乾元山银光洞……

选了一条游客禁止的路

悬崖峭壁 银光洞外 峭壁局部

登山1.5小时后到达银光洞口

远看洞口木屋 夜宿洞口道观木屋 洞口道观
道长的花生与落花 道长 饭桌与八卦图

进洞,无法形容的大,头灯射不到尽头,洞内四层,层层深入,因为没有开发过,所以走每一步都必须保持有觉知……

全洞只有我们一队人,但三十个头灯也看不到彼此……

洞内神奇菌类

洞内太险,无法拍照,终于爬出来了……洞内三层往返3小时……

出洞看到的第一幕……

深夜洞口电筒下看到的漩涡 温暖

第二天出发,去往金光洞,一路景色比洞更有意思……登山一小时后到达


金光洞前

此行,意义重大……

感谢我的腰,给力,在去掉支撑板三个月后,完成这次挑战。

未来,继续……

小知  2017.10.5-6


KK  &  小知

此时,忍不住讲一个景光相馆的故事

择一事 终一生

“我没什么本事,也没什么钱,这辈子,只会做一件事,就是照相。”

这是小时候爷爷讲得最多的一句话,直到今天我们也没真正领悟这话的深刻。

景光相馆始创于 1951 秋

创始人照相匠张西湘

16岁踏上照相学徒之路

23岁在成都人民公园八角亭创立了景光相馆

而后移址成都上世纪最具文化氛围的祠堂街

一座三层旧洋楼

西式木制手扶梯

两间菱形玻璃橱窗

一部三脚架方盒式相机

一部外照用的德国蔡司相机

……

透过密封门和他蒙头的布帘仍然能听到温和、启发的语声:头抬高点……看这边……

在那样的年代,外爷做了让穷人也能进相馆拍一张照片的决定:推出了几乎没有利润的“半寸”照片。这需要重新手工制作板片器,技术难度在当时没人愿意尝试。前后期工作量都增加了利润却寥寥无几,但顾客满意。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这正是传统艺人的宝贵精神内核,也是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以及世俗名利裹挟之下所缺乏的人生判断与价值定见。

        择一事    终一生

                匠心66年 传承3代

                — 景光相馆1951—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