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青春期
今天堂哥叫我们回家聚餐,几家人又聚在一起。
我家丫头爸爸悄悄告诉堂哥,我侄子上次绿萝心理检测报告显示是二级关注,我们看侄子平时表现出来的情绪也比较稳定,以为他会不会是乱填的。嫂子说,可能他有点心理问题呢,在家发现他有时候也有为了压抑情绪轻微的自伤的行为。后来我就跟堂哥说,现在孩子跟人跟自然的链接比较少,情绪没有宣泄的出口,心理相对我们小时候那个年代的孩子来说都会脆弱一点,所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平时要注意一下跟孩子的沟通方式。孩子平时很有礼貌,也很懂事,只是学习没有什么动力,读书这件事不要逼得太急。
堂哥听进去了,表示认同。
最近一次本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已经达到百分之十,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现在的孩子比较宅,爱玩手机,他们的人际交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导致他们跟现实生活中的人交往少了,更不要说亲近自然了。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的陪伴也少了,所以也没时间陪孩子去运动,导致孩子不能养成良好的运动的好习惯,每天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都严重不足。
第二,父母跟孩子之间的互动太少,因为工作的原因,很多父母跟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很少的,有的父母外出务工甚至一年才跟孩子见一次面。孩子在一天天对父母的思念和期盼和失望中累积起很多负面情绪,找不到出口,无处寄托。在日复一日的思念与失望中煎熬着,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爷爷奶奶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和关爱,还可以得到一点慰藉和温暖了,虽不能替代父母,倒不至于造成太严重的伤害。
第三,现在的孩子学业比较繁重,生活比较单调。除了玩手机和写作业,好像也没啥事了。现在的课后服务大多都是写作业讲作业,好不容易盼来了放学,却还有课后服务,而且课后服务还不是课外活动,比如唱唱歌、打打球,哪怕是折折纸,做做手工都好,课后服务结束回家还有作业要写。我也是特别没办法理解,为什么?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学习也有点卷,但是我们每天下午晚读课之前或者之后还有一个大约半个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这半个小时,我们真的是做课外活动的,而且是自由活动,我们可以在学校打球、跳绳、做游戏,在校园闲逛奔跑都没问题,值日生就在这个时候打扫教室的卫生,那时候课外活动时间整个校园闹哄哄的,也很少有人在课外活动时间受伤啊,打架啊。现在的课程表,把学生的上课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别说没有课外活动了,连课后服务都在上课写作业,关键是课后服务后回家已经很晚了,都没时间玩耍和运动了,吃过晚饭还要继续写作业。
第四,家长对孩子上网的时间以及在网络上接触的东西缺乏了解和监控,孩子辨别和自控能力不够,思想和三观都不成熟,容易被网络上的不健康的内容带偏。
形成目前的形势的原因当然还有其他的,今天先整理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