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早教丨什么时候学外语呢?把握这个原则就对了
孩子的“起跑线”上,有一个非常重大的项目,那就是——
《外语学习》
家长作为80后90后这一辈,从小就接受这样的观点:
“未来社会,外语是一项非常必要的技能。”
家长这一辈,多半是从10岁以后开始学,感受是比较吃力。如今看着小小的孩子,想要一切都从起跑线开始,却又有了另一个担心:
“过早学习会不会影响孩子母语?”
“会不会使语言系统产生混乱?”
学习第二语言,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好?
有研究者设置了一个游戏环境,并邀请了两组儿童,一组月龄6个月,一组月龄10个月。
游戏环境:
一位老师拿着玩具逗弄孩子,背景中放着”da”的固定声音,但其中会转换”dha”的声音出来,当”dha”的声音出来的时候,旁边会有一个小兔子打鼓的玩具会动作以便吸引孩子。
孩子在”dha”声音出现后,转头注意打鼓小兔子而熟悉了”dha”这个音。
等确定孩子将”dha”和打鼓小兔连结成功后,研究者继续和孩子玩,背景一样放”da”和”dha”的音。
“dadadadadadadadhadadadadadadadadhadadadadadadadadhadadadadadadadadhadadadadadadadadhadada……”
当出现”dha”时,孩子会刻意转头去看打鼓小兔有没有动作,这表示孩子听到了”dha”的音。
而同样的实验放在十个月大的孩子身上,却发现十个月大的孩子无法分辨”da”和”dha”的差别。
研究还指出:六个月以前,孩子对不同语言的敏锐度相当强,可以接受任何语言的输入,也就是他们大脑语言中枢的默认值。
为什么年龄越大越难接受?因为我们大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能力——可塑性。
这个观点相当重要!大脑神经的可塑性,本质影响我们每个人。在我们的大脑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战争,假如我们停止使用某种心智功能,我们不但会忘记如何使用它,连它在大脑地图上的空间也会被我们常用的技巧抢走。这就是用进废退的最佳明证。
大脑的可塑性是具有竞争本质的。年龄越大,使用母语的频率就越高,母语占据我们的语言地图空间就越大,所以我们学新语言才这么难。对于已经习惯使用单一语种的成人来说,母语在大脑皮质层中就像暴君一样,不给新语言机会。
但对幼儿来说就不一样了。假如两个语言在差不多同样的时间学习,两者都抢到了地盘,都会站稳脚跟,共享一个大的语言地图,两种语言都在同一个”图书馆”中,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双语孩子的大脑扫描中一窥究竟。
这样的例子在欧洲人身上更明显,你可能看到一位德国人,除了德语外,英语、西班牙语、法语等也都能顺利转换沟通。
所以,就大脑可塑性来看,在孩子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母语和外语同时介入,并不会影响孩子对两种甚至三种语言的使用,更不会相互干扰。
孩子要学外语,没问题!在小的时候介入,并经过重复的练习,直到孩子能顺利使用与转换,这样,孩子的外语使用就能更加自在流畅。
我家孩子岂不早就错过学外语的最佳时机了?
也不尽然。大脑皮质这个薄薄的皮层,是有选择性地精致化它的处理容积,使人能做好手边的作业,它不是只有学习,而是”学习如何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这依然是大脑可塑性的表现。
大脑可塑性告诉我们:
不必担心学习太早而产生语言混乱,相反那是绝佳时期。
不必担心学习太晚而徒劳无功,种一棵树最好的机会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但,外语学习不是为了考级,我们应该让孩子自然而然爱上外语、使用外语,毕竟语言是用来沟通,而不是用来考级炫耀的。
在为孩子选择外语兴趣班时,是否能问问自己,如果我来学外语会不会有困难?我的困难在哪里?这困难要如何去克服?扪心自问后,你就能以不同的角度看带孩子学外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