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多年前,高昌城曾发生过一场交通事故
今天是#全国交通安全日#相信大家今天看了太多的【安全出行手册】、【我承诺,我做到】、【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小编今天就不讲这些了,我们来说说古代的车祸。
纵观历史长河,马车可谓是古代最主流的交通工具。春秋战国时,马车被用作打仗的战车,一直到清朝,马车还一直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效用。,马车还是国力的象征,千乘之国、万乘之国换做今天的说法就是:强国、世界霸主。用的比较多的还有牛车,魏晋时期备受土豪和士大夫喜爱, “满朝上下士大夫皆无乘马车者”,甚至北魏皇帝出行,也要配12头牛来拉车。
有车也就可能发生车祸,接下来说一个1200多年前发生在高昌城的一场交通事故:
以前的马/牛车车轮都有个叫【辖】的小扣子,一旦松动,车轮就会散倒出车祸。
一个叫康失芬的雇工驾驶牛车干活,可能由于筋疲力尽,倔强的牛渐渐不听人使唤,突然狂奔起来,把两个小朋友轧伤了,其中一个叫金儿的伤势严重,腰部以下的骨头全部破碎,性命难保。另外一个孩子想子腰骨损伤。
根据唐朝法律规定:在众人中跑车马伤人的,伤者伤势尚未确定时,先保留犯罪人的罪名,让其先为受伤者筹钱医治,然后再一定期限之后,再量刑处理。
康失芬为免于监禁之苦,向法庭提出保辜,在医疗条件和证据制度不发达的中国古代社会,实行保辜措施能够把人身伤害与责任挽救有机地结合起来,责令伤害人积极地为被伤害人进行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人身损伤的后果。一些交通肇事案件适用保辜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甚至在现阶段对我国的交通立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然而时代在发展,在工业、科技都发达的现代,我们除了遵守规则,还需要主动去了解被“复杂化”的交通工具,有人是因为兴趣爱好,有人是闲来无事就想装一下混个圈,而有人是想为生命负更多责任。
今天是#全国交通安全日#,爱尔威希望大家广大车友们开开心心出门,平平安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