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学习

伍尔芙

2019-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卿真
伍尔芙

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批判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她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复杂的家庭背景,这个10口之家、两群年龄与性格不合的子女经常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而伍尔芙同母异父的两位兄长对她的伤害给她留下了永久的精神创伤。 1895年母亲去世之后,她第一次精神崩溃。后来她在自传《存在的瞬间》(Moments of Being)中道出她和姐姐瓦内萨·贝尔(Vanessa Bell)曾遭受同母异父的哥哥乔治和杰瑞德·杜克沃斯 (Gerald Duckworth)的性侵犯。昆汀贝尔认为,弗吉尼娅的神经错乱和自杀前的幻听,和弗吉尼亚少女时期遭受的精神创伤导致无法愈合的伤口有关。事实上,弗吉尼亚成人后非常厌恶性生活,更不愿生儿育女,对于同性的依恋甚至一度成为她感情世界里的重心。诚然对于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里复杂多变的情感关系,并不能以常人的眼光等闲看待,即便如此,弗吉尼亚的情感状态依然被认为是出格的。她不可救药地依恋着姐姐瓦奈萨,甚至采用一种最为出人意料的极端方式——和姐夫克莱夫调情,并以其作为自己的感情替身或者说傀儡。弗吉尼亚和瓦奈萨,在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始终是被关注的焦点,不论生前还是死后,除了她们的艺术才华,还有她们的生活隐私。 1904年她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著名的编辑和文学批评家)去世之后,她和瓦内萨迁居到了布卢姆斯伯里(Bloomsbury)。后来以她们和几位朋友为中心创立了布卢姆茨伯里派文人团体。她在1905年开始职业写作生涯,刚开始是为《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撰稿。在某种程度上说,弗吉尼亚是上帝的弃儿,母亲、父亲相继病逝,是她难以承受的打击。她的小说《达洛威夫人》中即充满了对病态幻觉的真实生动的描绘,可以说是她的精神写照。弗吉尼亚不幸的生活经历,使她如含羞草一般敏感,又如玻璃般的易碎,她是优雅的,又是神经质的,一生都在优雅和疯癫之间游走。有人这样描述弗吉尼亚,准确地把握住她的精神气质:“她的记忆有着隐秘的两面——一面澄明,一面黑暗;一面寒冷,一面温热;一面是创造,一面是毁灭;一面铺洒着天堂之光,一面燃烧着地狱之火。” 1915年,她的第一部小说《远航》出版,其后的作品都深受评论界和读者喜爱。大部分作品都是由自己成立的“贺加斯岀版”推岀。

  伍尔芙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她曾在1936年写给朋友的信中提及:"....never trust a letter of mine not toexaggeratethat's written after a night lying awake looking at a bottle of chloral and saying, No, no no, you shall not take it. It's odd how sleeplessness, even of a modified kind, has the power to frighten me. It'sconnectedI think with these awful times when I couldn't control myself."

  弗吉尼亚·伍尔芙把艺术看得高于一切。不过,她每完成一部作品常会出现病兆,性格多变的她经常在脸上折射出内心的痛苦。唯一值得庆幸的只是她的每一场发病,都有丈夫伦纳德在身边无微不至的照料,这无疑带给弗吉尼亚极大的鼓励和感动,“要不是为了他的缘故,我早开枪自杀了。”

  当疯癫和幻听等精神分裂的症状重复来袭,最终不堪忍受时,她还是想到了自杀,在给伦纳德的遗言中她这样写到:“我不能再毁掉你的生活了。我想,两个人不可能比我们一向更开心了。”

  写作于一九四一年的《幕间》,是弗吉尼亚·伍尔夫辞世之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当这部小说进展到约前五分之一的部分时,作家在让波因茨宅一个干粗活的女仆到清凉的睡莲池旁喘息片刻时顺便交待,1931年时曾经有一位贵妇人在该处投水溺亡。那是一片浓绿的水,其间有无数鱼儿“遨游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闪着亮光。”

  这真是一个不详之兆:仅在小说完成又过了一个月之后,也就是1941年3月28日,举世无双的伍尔夫在自己的口袋里装满了石头,投入了位于罗德麦尔(Rodmell)她家附近的欧塞河(River Ouse),以悲剧形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尽管她有敏感的外表,她却写出了清晰富于洞察力的文章。她的主要著作有:风格独特的长篇“意识流小说”《达洛威夫人》、《到灯塔去》和《海浪》等。

生平履历

  1882.1.25 伍尔夫出生于英国伦敦,肯辛顿,海德公园门(Hyde Park Gate)22号,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Leslie Stephen)是维多利亚时代出身于剑桥的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母亲是Julia Prinsep Jackson Stephen。父母亲在结婚前都曾有过一次婚姻,父亲与前妻有一个女儿Stella,母亲与前夫有三个孩子。父母结合后又生下四个孩子: Vanessa, Thoby, 伍尔夫和Adrian。伍尔夫在家接受教育。幼年时全家避暑所在的康沃郡的Talland House在伍尔夫的幻想和作品中起了重要作用。

  1895.5 母亲Julia去世,伍尔夫第一次精神崩溃。

  1897 Stella结婚,怀孕,逝世。伍尔夫开始记日记。

  1904-190504年2月,父亲Leslie去世。5月,伍尔夫第二次精神崩溃,并试图跳窗自杀。年末和Vanessa, Thoby, Adrian搬到布卢姆斯伯里的戈登广场46号(46 Gordon Square, Bloomsbury)。12月14日,弗吉尼亚在《卫报》上第一次发表作品——一篇未署名的书评。后出版了第一批散文,并开始经常性地为《时代文学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写书评,同时在一间在职成人夜校Morley College任教。Thoby的‘Thursday Evenings’宣告布卢姆斯伯里组织(Bloomsbury Group)的成立,伍尔夫是其中的主将。

  著名的布卢姆斯伯里团体——一个知识精英的沙龙,其核心成员有:作家伦纳德·伍尔夫(弗吉尼亚的丈夫),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范妮莎的丈夫),传记作家利顿·斯特雷奇,文学批评家德斯蒙德·麦卡锡,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画家邓肯·格兰特,艺术批评家罗杰·弗莱,作家福斯特。除此之外,哲学家罗素、诗人T.S.艾略特、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和奥尔都斯·赫胥黎也与布卢姆斯伯里团体过从甚密。这些“欧洲的金脑”多半是剑桥大学的优秀学子。弗吉尼亚·伍尔夫能与这样一批知识精英切磋文学和艺术,无疑是十分幸运的。这个团体不仅给予她友谊、智慧和信心,还将自由平等的精神灌输到她的心灵深处;她的文学创作由此别开生面,更加注重精神含量。

  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成员曾经以大胆的举动,挑战现存的社会秩序和国家机器。 1910年2月10日,弗吉尼亚·伍尔夫假扮阿比西尼亚的门达克斯王子,她弟弟亚德里安假扮她的翻译,贺拉斯·科尔假扮英国外交部官员,邓肯·格兰特等人假扮成弗吉尼亚的随从,前往韦默斯访问英国海军的“无畏号战舰”,得到了热情盛礼的接待。整个 骗局设计得天衣无缝,完全将舰队司令威廉·梅伊蒙在鼓里。这个天大的玩笑后来经报纸披露出来,国防力量的虚有其表和官僚体制的空具其壳遂引起朝野震惊,英 国军界和外交界顿时陷入了极度的尴尬。伍尔夫确实是个好演员,许多传记作家对她的这场“王子秀”津津乐道,因为那简直就像一个神话。布罗姆斯伯里团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自然解散,到1920年,大部分成员才又聚集起来,另组为“记忆俱乐部”,以绝对的坦诚为原则回忆各自的人生经历,伍尔夫对两位同母异父哥哥禽兽之行的揭露和控诉即始于此时。

  1906 Stephen四姐弟到希腊旅行,Vanessa和Thoby染病,Thoby死于伤寒症,年仅26岁。

  1907 Venessa与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结婚。伍尔夫和Adrian搬到菲茨罗伊广场(Fitzroy Square)29号,开始着手写第一部小说《远航》(初名《Melymbrosia》)。

  1909 与利顿·斯特雷奇(Lytton Strachey)有过短暂的订婚。

  开始为妇女的选举权努力。

  1911 搬到不伦瑞克广场(BrunswickSquare)38号,与Adrian、Maynard

  Keynes、Duncan Grant 和伦纳德·伍尔夫(Leonard Woolf)同住。

  1912.8.10 与作家、费边社员、社会政治评论家伦纳德·伍尔夫结婚。

  1913 第一部小说《远航》完成。4月《远航》被出版社接受,但该书的出版由于伍尔夫的病情和一战的爆发而耽搁。

  1913.7 伍尔夫一次大型的精神病发作,持续了9个月。

  1914 春天开始渐渐地康复,11月时健康状况良好。

  1915 伍尔夫一生中最严重的一次精神病发作,持续9个月。其中有六周的时间试图开始写婚后的第一批日记。

  3月,Gerald Duckworth出版她的《远航》(《The Voyage Out》)。

  伍尔夫夫妇搬到Hogarth House.

  1917 伍尔夫夫妇买下一架二手的印刷机,在家中的地下室建立了霍加斯(Hogarth)出版社。(该出版社后来出版了包括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