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散文大师朱自清讲写作,原来你的笔下生花并不叫文学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患严重的胃病不幸逝世,享年仅50年。临终前,他用颤抖的手拉着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交代道:"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绝不买美国面粉。"
朱自清先生在签名前体重已经降到77.6斤,迫切需要营养和治疗,但他仍拒绝这种"收买灵魂性质"的施舍,表达了一位中华民族优秀知识份子高尚尊严和可贵气节。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和《荷塘月色》,我们在课本中已经学习过,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得了,而且这两篇文章是散文中的领导者,无论是情感自然流露还是用字精准,都能体现出大师对文字的操控能力。
朱自清先生在品格和文字上都表现出了高雅文士的气质,作为一位教员,也是极度负责的。
他曾在1932年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作为老师他发表了许多关于写作方法的演讲和心得,这些杂记汇总成一本《跟大师写文章——写作杂谈》,记载了他对于学生文章写作的谆谆教诲。
那么朱自清大师是如何写出那样令人动容的散文呢?听君发自肺腑的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更胜过毫无目标的写作。
欣赏文学的兴趣和能力自然是该培养的,但是到处滥用文学的调子并不能算欣赏文学。——朱自清。
一、到底什么是文学?
很多喜欢文学的朋友,都是大量阅读过书籍的,因为某些感召,开始创作,甫一提笔,搜肠刮肚,将自己所有看到过、记忆过的好词好句,一股脑儿的用在自己的新作上,认为这便是好文章了。
时常有朋友发来文章叫我品鉴,看完之后,还真挺难评论的。如果说好吧,的确是用词精良,情感充沛,一看就知道用心写过。
可是主线不明晰,表达不精准,看了半天不知道主题是什么,只是自我世界的一种描述,称不上能够发表或是投稿的文章,仅能作为个人欣赏罢了。
偏这类朋友是信心满满的,最后会询问我,到底哪里有缺点,够不上编辑能够欣赏的及格线?
建议大家打开朱自清这本《写作杂谈》,看一下,散文大家是如何总结文章好坏之别的。
大师们对于文章的认知其实很简单,写清楚你要表达的事件,传达的感情,可以利用各种修辞手段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厚度,让别人感同身受,越是好的文章越要精准简捷。
写作可以安身立命
汪曾祺给大家的印象,是高邮的咸鸭蛋、快活林的顾客,他写四方食事,看着优哉游哉,似乎出离文学,仅为个人喜好的传播。
可写作对于他来说,却差点丢了命。
汪曾祺58年被打成右派,随后摘帽,但档案里也被高层领导写上了"控制使用"这样的评价。
他在剧团的同事晚年回忆,汪曾祺知道自己得到这四字评语时,"汗如雨下,脸都白了"。
幸而他在传统京剧改编上,有着独特的能力,他改出来的人物生动而活灵活现。
正因此,他才能够仅为"控制使用",而不是抓捕入牢,受到其他待遇。
后来"学生"拿着皮带到剧团抽人,问汪曾祺是做什么的,他如实回答:"我写《沙家滨》。"
没人敢对他动手。
写作,可以拯救生命,如果这样看来,认真对待,仔细学懂写作的内在逻辑,而不是流于肤浅,仅为华丽的词藻所拜服,才是真的明白写作的意义。
二、如何写好文章
写好文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学好语文课,其中对于字、词的理解,对于课文的分析,对于各种修辞的正确使用,都是基础。
如果基础打不好,何谈来大文章的写作好坏?
王勃一字千金
写下《滕王阁序》的王勃,因此文章名扬天下,后来写了续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自流。
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辞,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
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
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
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这只是一个故事,说明一个字的重要性。
我在写作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个场景,一个词汇不准的时候,抓耳挠腮,有时候只能一带而过,过后再去仔细思考。
可见字词作为基础是如何重要的了。
字词、修辞的基础打牢了,还要去学习一些古文典故,成语等,加入文章中,才会丰满有可读性。
写作称文章为凤头、猪肚、豹尾,这个猪肚就是要丰满,有多多的典故、诗词引用、俗语等。
然后是文章结构、文章组合、轻重缓急等。
而不是像小朋友们一样,全凭借着感觉去写,情感充沛时就多写些,文思枯竭时就写不出来。
当你懂得文章结构后,可以寻找资料帮助补充丰满文章。
就算是写小说,现在动辄几百万字,没有丰富的素材,和组装故事的能力,不要说吸引人了,就算是完成小说都有难度。
这本书从文章欣赏到文章写作的技巧很多,还有许多先生的心得,朱自清先生是个极度谦虚的人,即便有了成就,他也说自己是个偏于理智的人,写作大体上属于朴实清新一路,情感和想象成分都不多。(太自谦了,《父亲》中的情感足够浓烈了,不过那是先生早期的作品,后期也果然如他所说,充满理智和朴实)
先生说自己是个老实人、乡下人,所对文字能做到的只是不放松,情感和想象虽然贫乏,却总尽力教文字将他们尽力表达。
针对自己的长处与弱点有着清晰的认知,如何发挥长处,避免弱处,这才是我们在写作中要突破的瓶颈。
求学的学生,想要让自己的写作进步的朋友,教语文的老师,甚至是爱好文学想要深入阅读的小友们,都可以找来这本书看看,或许你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会大大提高,看到的读到的,都会有着不同意义。
向大师学习,总能够与他们越来越接近,写作的路途很遥远,与之同行,或许少走许多荆棘之地,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