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在路上

自驾西藏行---人物篇(3)之行路人

2017-08-21  本文已影响64人  花花世界1

三人物篇(3)---行路人

路上的人在看风景,路上的行人也是沿途风景的一部分。

七八月份是毕业季,暑假,是入藏高峰期,一条路上,各有各的行路方式,也各有各的情节故事,不用比较优劣高低,走好自己的路,如果可以,听听别人的故事。

徒步者

来自温州的小伙子,高中时看到杂志上西藏的徒步者,就种下了这颗种子,今年大学刚毕业,还未开始工作,就利用这段时间来实现这个梦想,坐火车到雅安然后就开始徒步。出发前,跟妈妈讲,妈妈觉得不可思议,经过和妈妈的软磨硬泡,最终妈妈不赞成但也不反对了,一路上,每天给妈妈报个平安。由于行李太重,一路上,把帐篷给舍弃了。之所以会聊起来,是因为我们都坐在台阶上休息,他听到我和家人聊天,听我们口音觉得是江浙一带的,就主动和我们聊起来了。

温州徒步小伙

我们刚好停车在路边休息,认识了和我们毕业于同一所大学的徒步者,刚辞去了工作,还未开始新工作,索性就利用这个时间走一趟西藏吧。当我们对徒步心生畏惧时,他说其实很多困难是自己想象出来的,真的走起来了,其实也没什么,一路行走帮助自己更好的认清自己,而且徒步者是没有高原反应的,因为进程慢,身体适应的就好。

校友

我猛然发现,平时我们在西藏所抱怨的种种困难,是西藏在用这些方式提醒我们“慢慢走”:

高反---提醒我们看到美景不要过于激动,要缓慢行动。                            

烂路---提醒我们慢慢开车顺便练练提高车技。

堵车---是提醒我们不妨停下脚步,看看风景,和周围人聊聊天。

网络信号差---是提醒我们放下手机吧,多多触摸这个真实的世界,和同行者多聊聊天,哪怕发发呆也好。

限速多---是告诉我们慢慢开车,保障安全的同时,欣赏风景在路上。

骑行者

相对于徒步者,骑行者更多一些,自行车、摩托车上承载着主人和全部的行李。他们基本上是全副武装,看不清面目,碰到下雨,披上雨披继续前行。他们有些人出发时是有小伙伴的,但由于大家身体状况、速度不一样,走着走着就一个人了,又走着走着,路上捡个伙伴结伴前行。有个姑娘跟我说,怕家里人瞎担心,她都没跟家里人说,家人就认为她在外地的大学打工或学习呢。

休息中的骑行者

据说借用骑行者的自行车拍照被评为在西藏十大傻帽拍照行为之一,哈哈,那我就傻帽一下吧。

假装在骑行

朝圣者

如果说自驾、骑行、徒步还只是旅行者的行走方式,那么朝圣者的几步磕一长头,不仅是行走的方式,更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去拉萨朝圣,据说是西藏人一辈子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近期的电影《冈仁波齐》有着关于此事的真实写照。在路上看到真的朝圣者,还是极为震撼的。这是我们在青藏公路上看到的朝圣者,虽然看着阳光灿烂,其实当时海拔有五千多,温度在3度左右,我们停车,跟他们打招呼,问他们去哪里,他们站定了告诉我们“拉萨”。据说,他们要磕满十万个头,才算一个轮回,我们惊讶于信仰的力量竟然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我们看来的痛苦行为却是他们的人生福祉!

朝圣者 等身长头

一路走来,我越来越觉得,不管是不是跟宗教有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相信什么就喜欢什么,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只要不是违法乱纪危害他人,就不需要去比较对错优劣、高低贵贱,我们可以好奇于别人的方式,怀着敬畏心去了解,却不要去任意评价甚至贬低别人的方式,就像我们所认为的偏远地区不毛之地却是人家心目中的圣地,是世界的中心。

有一次,一位来自云南的藏民,和我们同桌用餐,孩子好奇的对他问这问那:“是怎么到拉萨的?吃什么?不吃什么?”这位大叔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走路来的,我们是不吃鱼的。”孩子跟他说”我们是开车来的。”然后这位大叔开始批判开车的种种不好,吃鱼的种种不好。孩子欲跟他争辩,我打断他们的谈话,催促孩子专心吃饭。事后,我跟孩子解释为什么打断他聊天,是因为跟这位大叔争辩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可以遵循自己的生活方式,却不要去贬低别人的生活方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