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几位写作大咖学习后,我收获了什么
某天我在某公众号上看到了“树獭先生写作训练营”的招募广告,仔细看完简介后,我感觉:该训练营课程内容比较实用,自己感兴趣,而且写作训练营请了几位常常在各大公众号见到署名作品的大咖。于是,交费报名。
7月25日,我第一次进入写作训练营班级群,从此开始了写作训练营的学习。进过这一个多月的学习,我究竟收获了什么?
投稿通过了么?
没有。这段时间我想给自己一个系统学习的时间,让自己慢下来,真真正正的去思考写作这件事。
关于投稿,我学到的东西是“三思而行,谋定后动”。
市面上有不少发布投稿信息的公众号,关注了很多,看到投稿信息有人就迫不及待的给编辑发邮件。可是如此广撒网,得到的结果也经常是石沉大海。
投稿是件简单的小事,可是注意事项方方面面。首先就要与平台调性相合,需要仔细研究平台针对人群、文章类型和编辑喜好,样稿要仔细分析,没有样稿也要尽可能搜一下近期文章看一下。如果连这些基础工作都不愿意做,编辑又怎会愿意打开你的文章读呢?
对于写作投稿,磨刀不误砍柴工,提前做工作是必须的。
世界上没有东西能够唾手可得,闭着眼睛投稿必定无所获。
收入增加了么?变现了么?
一般人报写作班的初衷无非就是提高文笔,增加收入,这没有错。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只要努力,就有收获”,可是把这个收获都归于钱实在不合理。
训练营学习期间我没有投稿,当然稿费没有赚到。倒是期间开通了公众号,收到了几笔打赏。
而且每回作业我都认真思考,有一次得了优秀作业,获得了一本书。
虽然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却给了我极大的信心,第一次感觉我的文字原来能带给人帮助,被欣赏的感觉远大于金钱带来的愉悦。
写作技巧提高了么?
答案是肯定的。
一个多月,对于课堂内容,我从了解到到理解,每节课的内容都要反复收听。复盘以后,才能融汇贯通。
现在的我,看公众号文章,发现好的事例和金句,注意收集到素材库里了。读到好的文章,不再只关注内容,反复阅读以后试着分析一下文章结构、立意、情绪点等等。
以前不知道写什么好,现在试着每天琢磨一段文字。打卡期间写了几篇文章,大部分都是本来想写一段,发现写着写着就能写成几段,然后加上过渡修辞,居然就成了一篇文章了。
以前我对于树立个人品牌,多平台发展不以为然,觉得要集中火力,深挖一口井,后来知道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于写作也一样。期间注册了几个平台,融合发展。
现在还有哪些短板?
那就是输入远远不够。
写作过程常要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总是感觉肚里这二两墨水真是太难写出好文章了。
然而,完成比完美重要。虽然我公开的文章较少,却坚持在手机上每天码几行字。
即使这样,就算我文章有了眉目、素材,组合起来,也需要花费较长时间。
有时候我感觉自己感触体会颇深,写在纸上居然文字干瘪,感情晦涩,没有任何美感,多次感受到“胸中有千壑,下笔干巴巴”。
写出来以后经常不敢发出,总觉得文笔太过幼稚,修改过程常常有重写或者推倒选题的冲动。
有积淀才能成长。记得上学时候英语老师说:要分给别人半杯水,首先你要有一杯水。写作也一样,每一篇优秀作文的背后凝聚的都是作者的积累和感悟。
自己的症结就在于写的太少,读的太少,想的太多。
以后,我的目标是能够保持每天输入,提高写作效率。
图片来自网络总之,这一个多月,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回了写作的感觉。
即使我比同期同学慢了几步,我却一直在走。
每个人速度不一样,我只要找到我自己的节奏,慢即是快。
如我的名字一样,凡事慢慢来。未来,希望能够遇到更美的自己,写出生动的文字,过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