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观所感乡村回忆随笔故事

那时的夏日乘凉

2022-08-02  本文已影响0人  清泉明月T_T

    这两天两个大妈在路边乘凉睡觉被小汽车压了头部的视频上了热搜,对责任认定网友几乎是一边倒,对这种占用马路乘凉的方式极度不理解。这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夏日的乘凉来。

      那个年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夏天几乎没有现在热,但是乘凉的工具也原始啊。作为当年还没有解决温饱的地区,村里还没有电,扇风基本靠手摇蒲扇,好在我家出门就是南北向的大街,晚饭过后,各家各户的大人孩子就会扯着藁荐——一种用麦秸拧成的席子,来到街上,小孩躺在上面嬉戏,大人拿着大蒲扇有一搭无一搭的摇着,南风是一阵一阵的,没有风的间隙,这蒲扇就摇一摇,顺便赶一下蚊子,一边给孩子讲着一辈一辈多年来流传的故事,有妖魔鬼怪,有仙女下凡,有王母娘娘,在絮絮叨叨的故事里,小孩渐渐合上了眼皮,于是大人也聊了起来,家长里短、锅碗瓢盆,想到哪说到哪,渐渐的,大人的眼皮也打架了,这时候热度也下去了,于是抱起孩子,扯起藁荐,回家睡觉去。

    家门口的街巷,是不会走车的,有时候家门口实在没有风了,也会到村西的公路上去,那时候都叫“大路”,虽然是省道,可是白天机动车也很少,驴车、骡车倒是不少,再就是手推车,自行车都是很稀罕的。到了晚上,路上漆黑一片,不见一个灯影,于是路边上躺满了乘凉的人民,有的人热度下去就回家睡了,有的人一直睡到天蒙蒙亮,感觉头脑湿重,于是再回家补一觉。因为没有车,睡在路边是比较安全的,谁也不会想到有什么危险。

      除了晚上的乘凉,白天也是很难过的,但是农民以种地为天职,夏天虽然没有收种的任务,但是锄草是必不可少的,男人们锄完一块地,便到被青纱帐包围的小溪里去洗澡,洗去一身的汗水和疲惫,享受一时的清凉。孩子们也会偷着去河里,因为河水不深,大多数家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有大孩子领着,也就默认了孩子的胆大妄为。女人们就不方便了,或者晚上孩子都睡觉了拿大盆洗一下,或者白天把家里人赶出去在屋里洗,自来水是没有的,压水井也很少,水是到村里的公共水井挑的。

      喝凉水也是那时候的一种乘凉方式。有时候从水井里挑,有时候到石缝里的山泉接水,可惜那时候到处咕咕的泉水,现在已经再也没有了。一桶刚刚出井或者从泉眼里接来的水,放到屋里去,外边炎炎夏日,里边一家人用瓢子直接舀着喝,这个夏天,因为不用烧水喝而省下不少的柴禾呢!

      那时的屋子,大多数是用麦秸缮的,厚实隔热,太阳晒不透,又有着清凉水可以喝,夏天也就不那么热了。这时候耳朵尖的小孩,如果听到自行车带着冰棍箱子,发出梆郎梆郎的声音,就会扯着大人的衣角往外拽,五分钱一只,一般情况大人都会满足孩子的愿望的,卖到最后,等到剩下几只不完整的冰棍,三分钱两分钱也卖,这时候一窝蜂的就被抢光了。躺在屋里的藁荐上,咂摸着美味的冰棍,这可是人间最高的享受了。而纺着线、摇着摇把的母亲们,看着孩子满足的样子,心里比自己吃着都甜。

      这就是那时候的夏天,我儿时的夏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