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玉鼓式熟人骗——我是如何翻身的(内含广告)
前面提过,我被安玉鼓骗后,生活是有些局促的,特别是财务这块:
- 支付宝借呗20万的债,每个月2000左右的利息;
- 每个月给家里看病的费用和自己日常开销,让我的收入也就月光了。
在当时,我认真算过自己的收入,要还清债务,支付母亲的医疗费用,非常够呛:要三年。这后背是发凉的。后来的情况大家也知道了,我还清了债务,还给了我母亲几十万,手头留了一些盈余。能这么快速得翻身,我一没偷二没抢三没像安玉鼓那样去骗,靠的就是在风险投资领域的收益。具体的说,靠区块链上的投资取得了惊人的回报。我曾在一篇短文中说,安玉鼓如果不骗我,我可以轻松帮他摆平他的债务:
有一个仓位,由于当时的财务状况不得不动,我错失了庞大的利润(最高点有400倍之多)。
这就是这个风险投资领域非常疯狂的地方,我也可以说是因此而起死回生的。而能有这样的大机遇,跟我一段经历很有关系。14-15年是比特币的大熊市,我在围脖看到李笑来“比特币生存指南”社群的消息,当时开价是:199元,一年。不舍得。过了一段时间,涨到499元,反而咬咬牙进去了——人么,有时就是这么贱。这个社群聊技术,聊项目,聊趋势——但几乎不聊价格!后来,这个社群由老猫接管成立了BCA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在17年的大牛市中,社群平均收益在50倍左右。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个社群,我很难翻身。
今年,李笑来开始转型做投资教育,开了定投践行群。我本来可以免费进群的,由于自己的阴差阳错最后还是咬咬牙(有前车之鉴,这次其实是抿抿嘴😄),掏了2000多进群了。投资,伴随着很高的风险,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曾经的我,没有任何财商上的教育、投资上的启蒙,就冒冒然杀进去,赤手空拳站在战场上,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令人非常感慨的是,财商教育如此重要,但是传统教育关于财商的教育几乎为零……而风险投资呢,这可能是普通人实现阶层跨越(别相信阶层固化了吧)的最为现实的手段了。这方面的教育,需要要相当程度的重视;另一方面呢,巴菲特、芒格都已经85+了。也就说,投资可以成为每个人的终身职业。进群后,仅投资讲课的这部分都已让我受益匪浅,觉得这钱花的非常值。何况,有成为下一个BCA俱乐部这个预期呢?你懂我意思。
这个群只能靠邀请码进入,进入后,你和我一样也得花2019等值的数字货币,同时你也拥有了你的邀请码。据说,这邀请码可以给你带来分销上的收益。你知道我为什么码字了吧?😄
进了群,还有一个要求:
既然是定投践行群,入群者就需要保持定投(某区块链ETF),金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
想进群的可以问我要邀请码,我也会手把手教你如何参与区块链上的投资。
从我个人的投资案例里,主动“带队”做得投资项目没有亏过,我印象中有三个,收益都还算可以。而这次,我这么主动,因为我有信心。同时,我也提醒一句,过往的数据决定不了将来。
推广这个课程,我是有些担心的。如果失利(概率真不小),我积攒下的信誉可能一落千丈。但是我也知道很多事情,不做就不会错,但它也就不会对,更不会让一些人变得更好。我愿意去冒这个风险。
博客时代读到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
任何概况和总结都不能代替经验本身。
我很难用一篇文章,让你去“经验”到我的感触,我的视角,我的认同——何况区块链的世界如此疯狂。因为亲身经历的人,所得到信息的数量、信息的维度较没有经历过的人肯定要来得多。这样,即使在同等判断力下,得出的结论也就很难相同了。这是其一;第二呢,人群是分化的,所谓:
人与群分。
哪怕同个人群中,依然存在着价值观之别,概念理解上的差异,这让同一个事情人们反应上的差别也远远比“横看成岭侧成峰”来得更为复杂和多样。
我这篇推荐,各位都会有自己的解读,甚至会有截然相反的结论,我也觉得情理之中了。罗素有句话:
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我跟身边的朋友开玩笑:
如果连我都想赚你钱了,要赚你1万,你就给2万好了……这是一种智慧。
这句话虽显玩世不恭,但……确实是我想说的话。😄
同时呢,我不是没有条件的:
- 知道,投资是需要风险自担的;
- 知道,投资需要保持不断学习。
如果认同,那么你就可以联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