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今天,出发,2017年的第一次远行缓缓驶入山区公路,从高客站开始,绕过城市繁华,经过平阔乡野,交叉纵横的桥梁架起了大山里的希望,我看见,山水环绕间一条条道路蜿蜒没有尽头,大山错落之中点缀着村庄屋舍,一座小学沿河而立,校园里红旗欢快飘舞着,应和了校园前不停流淌着的小河,不禁让我想起三山绕四水,四水抱三山的模样,再前进,不知道谁家点起的炊烟在山间肆意的盘旋,使得山间一下子有了几分“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那袅袅的青烟在山间绕着圈儿,最后消散在大山的空气里,我想,就算是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这块青山绿水也会安然无恙吧!
在经济飞速发展,东部地区已经在为迈入人工智能时代而准备的时候,西部的这儿依旧保持着最原始的做饭、取暖方式,这儿的人们还过着为土地的开垦而奋斗的生活,在崎岖的山坡地里,任何机器都是枉然,最终还是要靠人力一点点的将种子播下,把果实收回。在越来越老龄化的山区生活里,年轻的一代们已经早受不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们成群结伴,背包挎囊,成了城市里最辛劳的一层人,他们起的最早,睡得最晚,干的最多,挣的最少,离家最远,生活最苦的,他们就是农民工,是存在城市里的角角落落的一种人,他们用气力,血汗建设着这个城市的基本设施,但,却受着,人们最少的关心和尊敬。可能,这就是产业发展必须要做的牺牲吧。
我的爸爸,朴实的农民,也同时是个踏实的农民工,他的生活日常就是,翻越于城市高楼的钢筋框架里,没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名建筑钢筋工,他用双手绑了上万根钢筋,架起了无数栋楼房的结构,在毫无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他每天要攀上十几层的楼架上,一根一根、一层一层的织起这座城市最初的模样。而我的叔叔更甚,他是一个塔吊工,每天他都会站在几十米的塔吊下深呼一口气,然后像士兵突击那样一口气爬上塔顶,一坐就是一天,中途很少下来,有哪个人是可以天天在离地十几米的高空一坐就是一天,中途还无法上厕所呢?虽身在云端,却连人之常情的事情,都无法随意,就是因为他们,有任务,有责任,有家。
就像我现在走在路上一样,山区也走在路上,山区的人也走在路上,因为走在路上,所以不辞辛苦,因为走在路上,所以格外懂得家的意义。2017年啊,希望,所有,哪些走在路上的人,都,一帆风顺,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