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而再

2022-09-05  本文已影响0人  伊世界

Ryan Martin博士以深厚的临床心理专业功底和生动幽默的个人经历为大众写了一本深入浅出的“愤怒指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视野,帮助我们用积极和亲社会的方式去理解、管理和使用愤怒。

后疫情时代,我们似乎比以往要面对更多的困境甚至冲突。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读者去探索自我,探索自己的情绪,理解和修复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发展出更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的生活技能。本书也纠正了对愤怒的负面偏见,指出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权力,当面临不公时,愤怒是促进积极改变的能量,如果你知道如何去理解和使用它。

让我想到一个经常愤怒的青年,愤怒不等于暴力是的,但伤害自己是不是也是一种暴力呢?对自己的攻击性行为所以愤怒说到底是不是都会转化为攻击性行为?显性隐性之差罢了!嗯,要是有这本书能介绍一下发不出怒的危害和如何才能发怒的方法就更全面了

      发不出怒不一定有危害,您说的可能是述情障碍(Alexithymia)

      有的人不敢发怒有可能是对愤怒的原理不了解,公众对愤怒也有偏见,这本书在很多程度上就是为了消除这些偏见的

      只有我们敢发怒,愿意发怒,我们才能容忍别人的愤怒。 愤怒才会慢慢的去污名化,我想这本书的用意也有在这个地方。 我从小到大都是一个敢随时翻脸的人,发怒是街头智慧的一种,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你在亲密关系中也会随时翻脸发怒吗?

这句话的示范是:我认识你吗?我跟你熟吗?你就问我这个问题……

你怎么知道我有亲密关系?

你问这句话是想证明什么……

你从小到大没被人怼过吗?

我自我暴露一下,用得是街头智慧,你犯得上和我杠吗?

你有啥想表达的,自己回答啊,我跟你对话了吗,你怎么知道你配和我说话呢?

(以上就是味道为“发怒”的表达)

所以在街头,在公共空间,能够随时翻脸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能够有效避免无意义的争执,而直接上升到互相攻击。

而围观的大多数都是学术/临床实践精深都不会亲身下场表演愤怒。

因为愤怒代表不克制,代表修炼不到位。

但我一向比较慈悲,我用愤怒告诉您很重要的一课:不要去质疑陌生人的发言,公共空间要保持边界,不然很可能会被指责,因为你摸不准陌生人的心境、情绪、处境。

最后向你表示抱歉,这番话说长了影响你阅读了,晚安啦。

我会。但家属感受不好。有时候我问“需要我干什么吗”,他回答说你只要不生气就好了[捂脸]会看脸色不一定是坏事?

哈哈,这种愤怒的示范确实是我特别讨厌的类型。有愤怒很正常,但我不认为对别人发怒里面有什么智慧。一般遇到控制不住情绪向别人发怒的人,我会离开那个咆哮的人,不会与这种人计较的。相比之下,抽离出来才是智慧。

人们需要一些对愤怒这种传统意义上负面情绪的耐受力,如果我们不允许自己世界里的人拥有愤怒,或者不向我展示愤怒,或者不能按照我的方式展示愤怒,这在我看来是一种暴君的行为。

让所有人都必须学会抽离、非暴力沟通在我看来是一种更大的暴力。

如果我不使用像现在这样规范的语言,而继续“愤怒”的话将会因为不够“优雅”、“正式”而失去对话的资格。

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机缘掌握这套冠冕堂皇的话术,这对一些人来说是一种压迫,一种过高的要求。

所以在我看来,我们无论是合理、适当表达愤怒、还是克制情绪、非暴力沟通都只能要求自己,假如去要求别人,或者以此为标准去判断对方是否有和我对话的资格,则不免有傲慢的嫌疑。上面这番思考,是我刚刚想到的,记录下来不是为了继续“愤怒”,而是交流探讨。

      尊重每一个个体的自然发展,可以影响,可以鼓励和启发,但不能强求。尤其是说话方式。非暴力沟通的背后是一种“compassion”,这是要"修"的,和人受教育程度未必相关。而且我认为大多数人在愤怒时,他们已经对自己压抑了很久,或者他们身体的感官并不能承受太多的愤怒,只能向外表达出来,而且,往往表达给和他们最相关,最需要他们珍视的关系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