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茶和美食
众所周知,我是一个热爱美食的人,如果哪一天美食对我失去了吸引力,那一定是低谷期,不仅仅对美食,还有其他。涉及美食有太多可探索之处,这里其实我一开始想到的是水。
不知道出差的人或旅行的人有没有这种感受,各地的水其实味道不一。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西递民宿喝到店长用山泉水泡的明前,那种甘甜口感是我从没遇到的,于是一路打听此水来自何处,能不能带回家,后隐约得知在附近一山上,不仅限购,且网购难辨真假,遂作罢。而那天泡的明前黄山毛峰,有淡淡兰花香,实在诱人,一泡二泡三泡,越来越醇厚,很得我心。去岁在姑苏,那时“围炉煮茶”火热,还和小红书的茶友一起喝过茶,老苏州人爱吃茶,“倒茶待客”的礼被她们做得行云流水,在暖黄的灯光滤镜下,分外明媚,但她们大为赞赏的岩茶我倒是觉得太苦太涩,虎丘茶倒是清雅,一晚上喝的杂七杂八的,带着熏炉的味道,回去的时候整个人都分外燥热。但苏州的水也是清柔,虽然不及徽州水令我惊艳。这次也从济南接了泉水,差强人意,没有传说中那样甘甜可口,我怀疑是自己没找对打泉水的地方。
不过Pio老陈调的底酒以及他师兄酿的米酒倒是经验到我,尤其是米酒,有淡且绵柔的油柑清香,细品越发醇厚,也许是找对了泉水,毕竟当地老饕是最识货的,我看师兄店里陪酒的是炸酱面,别出心裁,十分诱我,可惜当时同行的小年轻没有雅兴,下次定要尝尝,师兄的店名也好听,“清和酒肆”,是我喜欢字的组合,有水有青有和,实在是可惜的际遇。说起小酒肆,不由得再一次想起顾同学那晚带我喝的特定金汤力,因为我牛奶过敏体质,只有在朋友的关怀下,才有此待遇,可能是愉悦感放大了酒香,很羡慕他们自己创业,做自己品牌又坚持自己热爱的人,我常常把“酒旗风暖少年狂”当作座右铭,其实真正实践的却少,常常陷入世俗认同的框子里,不能认可自我的价值,即便我一路在行走。
其实,不同水质下的美食也不同,在山西水土不服时,我有想过,可能对当地的水不太适应,于是我们改喝矿泉水,可不同地方同一品牌的矿泉水似乎口感也不一致,也许是取水地的不同吧。当时我和搭子都不太喜欢勾芡的浇汁,偶尔尝一次还是觉得蛮别致的,多了便开始厌恶,真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胃。最近小红书有关注一个家乡美食博主,她提到的“面糊”,我一直以为是淀粉勾芡,那天吃着打卤面看视频时,才恍然是面粉,因为凝固的口感很像果冻,又有我爱吃的螺蛳肉喝毛豆米,故而这类黏糊糊的我又爱了,人啊,就是这么赤裸裸的双标的。
尝过了长江水、山泉水喝海水,下一步是不是该去西南和最北品一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