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带儿子去乡下:己所欲,勿施于人。
城里的父亲带儿子去乡下体验生活,以为简陋的环境能教育儿子,让他懂得知足感恩,珍惜自己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但儿子却不以为然,反而认为乡村比城市好,让父亲惊愕不已。显然,这位父亲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在了儿子身上,结果适得其反。《论语》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在教育中,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父母望子成龙,容易忽略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祖冲之小时候,父亲一心督促他学习经书,无奈祖冲之不感兴趣,背不了几句。为此,父亲经常打骂他。祖父发现他对天文学感兴趣之后,找来许多历法算术方面的书籍给他看,后来他成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著名作家王小波,父母都是物理专家,哥哥也选择了物理专业,家人同样将厚望寄予王小波。可他对物理并不感兴趣,在家人眼中,他吊儿郎当,一事无成。后来,他却逐渐展露出了独特的文学天赋。可见,父母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只会增加孩子的挫败感,让孩子的人生绕弯路。
尊重孩子内心的需求,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台湾作家林清玄曾讲过自己的经历。他读中学时,学习成绩并不好,经常在班里倒数。但身为农民的父亲不打不骂,而是说:我自己种地很辛苦,你成绩不好,正好可以回来给我当帮手。林清玄从此更加勤奋努力,终于把成绩提了上去。他说:“教育,就是要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父亲促使他思考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无论怎样,父亲都尊重他的选择。钟南山院士提起从医的选择,也要感谢父亲。他从小体弱多病,父母鼓励他锻炼身体,中学时他打破了省里的田径记录,受到很多体育名校的青睐。他想做一名运动员,回来跟父母商量。父亲说:运动员可以让你自己健康,医生可以让很多人健康,你选哪个?经过再三思考,钟南山选择了学医。父亲并没有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是让他自己的选择。正是由于这份尊重,钟南山才能在医学这条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树立新课程下的学生观,看到不同的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要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因材施教,而不能一刀切,扼杀孩子的个性。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无论家长还是教师,在教育中,只有关注孩子不同的个性,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才能呵护孩子健康成长。让我们用心守候,静待花开。
PS:
这段时间攻教资证才发现,在规定时间内写一篇没毛病的作文,对我来说真的很难。
强迫症患者,追求极致,喜欢磨洋工改来改去,宁缺毋滥,这些奇葩特质都不允许我粗写草就。我喜欢一是一,二是二,不做则已,做就做好,否则全是挫败感。
这样的命题作文,又把我拉回学生时代,一写作文总是枯竭,胡写八写却洋洋洒洒。
完成胜过完美,时刻提醒自己。试着当一个马马虎虎的处女(大妈)座。
最近,突然被简书锁了好几篇阅读量过k的文章,没空管,不叨叨,锁去吧。
用文字认识自己,用文字与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