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成长励志

活着其实是一门专业

2019-07-05  本文已影响13人  f465da3cfca3

《你不知道的自己》曾奇峰 著

曾经在网上看过作者关于心理学的讲学视频,他通过比较浅显易懂的方式来向观众传播心理学知识。

刚好这次在书架上看到了他的书,翻看目录觉得很有意思,就开始静下心来阅读。

作者本人曾经在德国学习心理学,现在参与的是中德心理治疗师联合培训工作,创办了中德心理学院。

来自心灵深处的噪音

人是很矛盾的,既要孤独又需要交流,二者缺一不可。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如果做的事情和在别人面前的差不多,那这个人活得就比较真实。

相反如果行为差别比较大,那他不是骗自己就是骗别人,活得很累。

但是不管骗谁都骗不了自己,虚假就会引发内心的冲突,冲突多了自然就会不和谐,想要发泄或者释放。

要尽量活得真实一些,适当享受孤独,与自己和平共处,但也不能失去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这样才能达到身与心的平衡。

很多时候,我们内心的恐惧都是自己吓唬自己,真正能伤害到自己的事情是很少的。

与陌生人交谈,公开表演,考试,面试,重要会议,其实如果失败了都没有什么大不了,也不会伤害我们的生命,恐惧是潜意识中的逃避。

只是因为我们的想象加大了恐惧的分量,如果我们感到恐惧或者是烦恼,不妨找一些能够马上获得成就好的事情去做一下,目标的成功,能够冲淡恐惧带来的焦虑。

一个人有生活的基线,不仅能够保持心理健康,还能让身体也维持在稳定的状态中。

所谓基线就是:良好的作息规律,有一两个知心好友,持续不断的付出热情的爱好,有自己的事业或者工作。

适当的嫉妒可以是奋发向上的动力,但是大量的嫉妒就会有害心理健康了,嫉妒源于对他人能力的欣赏无能。

而且还与距离有关,嫉妒心越强烈就越是把敌人拉的和自己越近,甚至拉到心里,他的一举一动都令人感到痛苦。

人人都会有嫉妒,只要我们学会把距离拉开,将嫉妒变为欣赏,那么自己就会活得更轻松一些。

在育儿教育方面作者强调,要育儿先育己,对孩子的控制要有度,保持距离,其实反而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以爱为名的控制孩子,会让他们失去塑造自己的最好时机,最后造成心理问题,影响终身。

父母对儿女的爱不能太功利,只考虑孩子能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是却忽视了他们身体中本来就存在的性格和特点。

拥有内心的安宁

只有自己先快乐了,才能带给别人快乐,良好的心理刺激都是自己给自己的,所以要学会给自己希望,鼓励。

在与其他人交往的时候,真实的力量往往比任何交际技巧都来的有效。

思维对于人类来说是武器,但也是束缚自己的工具,很多人由于自己的主观臆断而走入误区。

改变并非只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内心转变能带动外部改变,而外在形象也能让内心发生变化。

书中讲了很多案例和故事,并没有什么高深的心理学知识,更像是一本给我们一些人生建议的故事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