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固化的时代里,婚姻成了向上爬的同盟关系
婚恋不知何时起成为了一个“市场”,大爷大妈们拿着各自孩子的简介互相介绍,希望能够给自己的孩子寻找一个合适的伴侣。男男女女根据不同的条件明码标价互相匹配,“北京户口”永远是鄙视链第一位,随后根据年收入、长相、学历、身高依次拍下来,像极了古时候的奴隶交易市场。只不过奴隶交易市场贩卖的是活生生的人,这里贩卖的是婚姻,看起来文明多了。
婚恋市场一直都有明码标价的情况发生,因为婚姻对很多人而言,是一生中不亚于买房、上大学的重要抉择。选一个配得上自己,能够保证以后生活会更好的另一半很正常。这个婚恋市场上人人皆知的潜规则,如今正大光明地出现在世人面前,总有那么一点荒诞的味道。
“我儿子才33,不考虑没北京户口的姑娘,有户口残疾也行。”这句话暴露出北京天坛相亲市场上浓郁的鄙视味道。户口排第一,残疾也行。一张北京户口在老一辈人眼里强过身体健康。这仅仅是鄙视链中的一环,收入、是否有房更是衡量男女双方在婚恋市场上的地位的硬指标。
在电影《纸牌屋》里,安德伍德夫妇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奇特,不同于一般的夫妻关系,他们俩实际上结成了政治同盟。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样的婚姻关系相比纯粹由爱情带来的婚姻关系要牢靠的多。这也成为大多数人认为的“门当户对”的理由:夫妻两人应该来自差不多的阶层,在向上爬的过程中结成同盟,彼此帮扶彼此互助,才能形成一段稳定的婚姻关系。
你看,在这种婚姻关系中,有没有爱情真的不重要。
与此相对的是,婚姻当中对于硬性指标的要求更加严格。也就是需要更好好的同盟,越是有可能失去自己地位的人,越是把这些指标看的重要。比如在北京拥有户籍,却被涌进来的外地精英抢走工作和上升机会的本地人们。他们拥有的最值钱的东西,就是户籍。
天坛的相亲市场上,户籍成为必谈的指标。无论你是否有房有车,学历、个人条件如何,只要有户籍一切好说。遗憾的是,这些老人家的视野也仅仅只有户籍。他们并不明白户籍在北京的左右已经越发淡化,一张工作居住证除了不能高考之外,在其他方面和北京户籍的功能没两样。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抓紧最后的机会想要将户籍的价值变现——套一个条件好的非京籍另一半。也就出现了非常荒诞的“要户籍残疾也不要紧”的言论。
在这么一个向上爬越来越困难的时代里,荒诞还会一轮接一轮的上演。毕竟人性都是如此,每个人都想往上走,每个人都恐惧向下坠落,更何况在这个没有福利保障的国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