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想法成长励志

《请停止无效社交》——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人际观?

2019-02-23  本文已影响175人  爱狂想的丑小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本观点,这些观点就像深植在我们脑袋里的源代码一样,深刻影响了我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选择。

《请停止无效社交》——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人际观?

01 社交的本质是互惠

肯尼迪总统1961年的就职演讲有一句著名的话:“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句话套用到社交场合中最合适不过:不要问别人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别人做什么。

社交的本质:共情社交和功利社交

《请停止无效社交》——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人际观?
功利社交指为了借由对方达成目的、获得利益而产生的社交,这种利益包括但不限于获得信息、赢得机会、提升地位、取得名利等。
共情社交指的是出于情感需求或基于共同兴趣而产生的社交行为。

当然了,我们的社交常常同时包含两种成分,共情社交里可能掺杂功利社交,功利社交里可能掺杂共情社交,两者不是绝对分离的。但感情换感情、利益换利益也好,用感情换利益,用利益换感情也罢,长久的交往是基于公平的交换,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社交都一样。

社交中最常见的疑难是:我想认识牛人、达人、名人,以及一切能力比我强、影响力比我大的人,得到他们的帮助,我该如何结识他们?通常情况下,你和这些人的差距越大,你碰壁的可能性就越大。即使拿到名片,加上微信,有机会做自我介绍,结局也仍然是:你认识他们,他们不认识你。

不用急着抱怨社会太现实,不如先易地而处,想一想,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想要什么样的朋友?如果你是他们,会和现在的你交往吗?

这种同理心很重要。拿恋爱找对象来说,男生小黑长得不高不帅还不修边幅,没有拿得出手的能力还喊着很迷茫、没目标,家境一般却做着当前工资低、未来成长性差的工作,不仅如此还性格脆弱、脾气很差。他追求院里公认样貌姣好、各方面能力突出的女生,很可能被拒绝。但抨击女生现实,不如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我是个女孩子,肯不肯和这样的自己谈恋爱?”

在所有企图高攀的社交中,你认识对方的理由有一万种,对方认识你的理由却很微弱,比起他需要你的程度,你更需要他。所以你不能假设他的时间状态和你一样,你急切地想和对方建立联系,认识对方对你来说是生活大事件,但对他来说只是多了个小粉丝、小仰慕者。

脑袋里盘踞着“他对我有什么用?”的想法,却从来没想过“我能为他提供什么价值”,罔顾自己的实际情况,急于建立所谓的“人脉”,其实是徒劳的。没有人会欢迎一个一无是处的“索取者”。

《请停止无效社交》——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人际观?

一个成熟的人深知社交的本质是互惠,所以他不会想当然地认为他想认识别人,别人就会以同样的热情来回应他。

他清醒地知道,在他拥有的资源、能力、影响力有限的时候,比钻营人脉更重要的事情是能力养成。

正确的姿势是:锻炼出某种过人之处,或者让自己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因为平等的交往,发生在势均力敌的人之间。

《请停止无效社交》——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人际观?

02 成熟的人,习惯以共赢思维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共赢思维相信:各方可以通过合作做大蛋糕,达到利人也利己的局面。

共赢的概念在商业界谈得比较多,所以从前我总觉得,这个词充满了枯燥的商务气息,从来没想过把它和我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后来才发现,这个概念不只会给宏观的社会协作带来变化,更会给我们微观的人际关系带来深刻的影响。

单论学习,大家共享学习资料,交流学习方法,互相释疑解惑,学习的效率更高,良性竞争,互相促进,每个人会取得更长足的进步。往更深的说,学生时期建立起来的同窗之情,可能是我们一生的财富。你看起来无趣的同学在课堂之外说不定是半个明史专家,对网络词汇张口即来的同学其实对名家诗词如数家珍,深度交流你才会发现他们的特别之处,互相交流思想、分享知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其中的快乐,岂不比盯着成绩和名次,生怕别人超过自己,来得有价值得多?

如果以共赢思维来处理工作,就会认识到:人为公司服务,同时在工作中积累经验、获得成长,这是个共赢的关系,偷懒怠工是对公司、对老板不负责,更是对自己不负责。对待同事也会认识到:把注意力聚焦在团队的任务上,精诚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建立一个简化人际关系、更加纯粹做事的工作氛围,不用耗费心力在钩心斗角上,不仅整个团队工作效率更高,个人的成长也更快。

共赢思维,不是去算计谁能为我做什么,以及如何让我的每一次付出都有回报,而是清醒地接受:人是社会动物,我们不可能离开他人而存在。一个人如果想成功,他就要明白自己不可能单枪匹马成功,他一定需要别人帮助才能成功。

共赢是一种更理性、更成熟、更有智慧的思维模式,更友好、更宽容地接纳他人。

《请停止无效社交》——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人际观?

03 成熟的人,进退之间总是不卑不亢

平视我们遇到的每个人,不管他是身家不菲还是一穷二白,是位高权重还是卑微渺小,是养尊处优还是度日艰难,是名校加持还是压根没受过完整教育,我们都平等地对待他们。既不因为对方拥有的资源优越于你,而自卑怯懦、低声下气、刻意讨好,也不因为对方的处境不如你而傲慢自大、居高临下、颐指气使。

如何在心理状态上,做到不卑不亢呢?我有几个思想武器。

首先,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管人生处境如何,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社会有一套根据金钱、权力、地位、出身、文凭、容貌、年龄、性别、影响力等因素,对人进行价值排序的评价体系。这种价值排序必然制造伤害、焦虑、愤怒、自卑和羞辱,因为它在人的心里放上了一条长长的鄙视链,每个人都是鄙视链中的一环,只有位于最高端的人,才能获得绝对的优势。

总有人在鄙视链的更上游。看过一个段子:一个企业家靠一手创立全国连锁超市,成为身家近亿的富豪,想进身家几十亿的企业家俱乐部却被拒绝了,内部成员说:你一个开超市的,干吗非要和我们坐在同一张桌子上?

每个人都是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体,生命的价值无法比较,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但是身外之物却可以比较,社会通行的价值排序其实是用身外之物的比较,来代替人的比较。这种社会价值排序的本质,是用一个人占有的东西,来界定一个人。可是一个人就等于他所占有的东西吗?

一个人不会因为他从事的工作是环卫工作就低人一等,也不会因为他是大企业的CEO就高人一等;一个人不会因为长得好看就高人一等,也不会因为相貌丑陋而低人一等;一个人不会因为穿戴奢侈品、出入用豪车而高人一等,也不会因为衣着朴素、骑自行车出行而低人一等。

因为一个人不等于他占用的东西。没错,拥有更多社会资源的人,不仅可以过更舒适、质量更高的生活,也更可能获得他人的礼遇,但他并不会因此而高人一等。一个人困窘落魄,他会过得很辛苦,但他也不会因此而低人一等。

记得一个小故事,细节记不太清了,美国总统散步遇到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他和小女孩打招呼:“你好,我是美国总统。”小女孩天真地回答:“你好,我是爱丽丝。”

小女孩虽年幼,却有平等人格。我们入世太深,卷入社会价值排序太久,很多人把平等的人格丢了。在比我们强的人面前,或唯唯诺诺,或百般讨好;在比我们弱的人面前,或傲慢无礼,或冷漠无视,这是藏在骨子里的奴性。

可是无论在什么人面前,平等的人格才能得到平等的尊重。

其次,生活不止一种成功,忠于自己内心地生活,你就是自己的英雄。

社会价值排序规则的背后,是一套拜金、拜权、物质主义的成功标准。对成功、幸福的定义变得很单一,说白了就是比别人更有钱、更有权力,开更好的车,住更好的房子,出入更高档的商场、餐厅……

这套标准之下,相对应地,如果没别人有钱、没别人有权、家境没别人好、住的房子没别人大、开的车没别人好、出入的餐厅人均消费比别人低,就是失败的人生。

被这样的成功标准绑架,心灵永无自由之日。

我理解的成功,是忠于自己内心的生活。你喜欢简单的、回归自然的生活,大可找个安静的小城定居,给自己打理出一个花木掩映的庭院;你喜欢绚烂街景、名牌包包,那就到充满机遇的大城市去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挣一切自己想要的东西;你想要稳定、规律的日子,就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个沉稳的丈夫;你如果中意刺激多变、充满挑战的生活,那就进入能带给你这种体验的行业,甚至满世界登山冒险。

每个人按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认真生活,马云、王健林们,不要觉得曳尾于涂中的庄子、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是失败者,庄子、陶渊明们也不要瞧不上获得世俗成功的马云、王健林。

我理解的成功,不是来自比较,而是来自全力以赴的生活态度。你的理想是走遍山川大河,你的足迹踏遍祖国大地的时候,何必去管同学已经攒够了房子的首付?你的理想是拥有一栋房子、在城市里立足,你攒到房子首付的时候,何必遗憾你的同学已经玩遍世界,你只爬过公园的山?不断在比较,为了不被抛下,脑子里盘踞着“别人有的,我也要有”的想法,内心只会又惶恐又焦虑。

生活不止一种成功。忠于自己的内心,按自己自愿选择的生活方式全力以赴地生活,无论如何活,活成什么样,我们都是自己的英雄。以这样的状态去面对任何人,无论对方如何活,活成什么样,我们都可以泰然自若。这是不卑不亢的力量根源。

最后,人的处境是会发生变化的。

刚进入职场的时候,有一位领导粗暴严厉,还不讲道理。我对她不是尊敬,而是惧怕,惧怕到一想到上班就恐惧症发作,惧怕到踏入办公室就惴惴不安。

快要撑不住的时候,碰上春节放假。没想到回了趟家,我突然就想通了。我发现,在家里,特别是在年幼的堂弟堂妹面前,我已经是一个能“发号施令”“生杀予夺”的大人,小孩们怕我,很多事情得了我的允许才敢去做。我有点不适应这种角色,因为在我的印象里自己也还是个在大人面前谨小慎微的孩子。

是啊,每一个不动声色的成年人,都曾经是在大人指导下生活的孩子;每一个专业权威的领导,都曾经是努力适应的职场菜鸟;每一个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老师,都曾经是在课桌前正襟危坐的学生。每个人都是沿着一定的路径变成今天的样子,没有人是天生的大人,也没有人是天生的领导、天生的老师。如果有人批评你,“你怎么这点事情都做不好?”无论对方把你贬低到了什么程度,不用恐惧、焦虑、畏怯,那只是在描述一种暂时的随时可以改进的状态,而不是在说你不行。不要把对一件事的评价上升到对自我的评价。

永远相信,人的处境是不断变化的。在卑位者,当志存高远、隐忍自强,所怀者大,则有无限可能。将来你走得甚至会比曾经压在你头上的那个人要远得多。在尊位者,当公正处事,平等待人,用成长的眼光去看待人,莫欺少年穷。

无论一个人现在是什么处境,都可能是暂时的处境,不要用他暂时的处境定义他。如果是自己,也不要用暂时的处境定义自己。遇到特别优秀的人,可以欣赏,但不要膜拜,他不是天生如此,他的成就一定有实现的路径;遇到暂时没有崭露头角的人,不一定要礼遇有加,但需给予平等的尊重。这是不卑不亢的智慧来源。

不管是地位比你高的人还是比你低的人,不管是有求于你的人还是可以帮你的人,不管是你需要的人,还是你不再需要的人,每个交际对象你都必须尊重。

所有的社交扩展方法、人际沟通技巧、个人情商养成,是希望每个人具有顺畅沟通的能力,降低沟通成本,从容优雅、进退有度地达成自己在个人成就、职场发展、家庭幸福等各方面的目标。我强调一种平等的人际观,是因为一切技巧都基于平等的尊重,而不是把人教成无原则的献媚者、委曲求全从不得罪人的老好人、精致利己的变色龙。

为什么花这么大的篇幅来讨论人际观?因为我希望这本书对人际交往的所有讨论,是基于互惠、共赢、平等的成熟人际观。

社交互惠的本质教我们认识到,基于互惠的关系才是可持续的关系,所以索取之前,学会付出,不要做以自我为中心、只会索取的巨婴。

共赢的思维,给我们一种有别于只顾利己、狭隘排他的人际交往思路,同时也是一种主动交往、乐于合作、积极与他人结成利益共同体的人际态度。

平等的人际观,给我们独立的人格和平视他人的力量。无论他人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教育背景、职业类型、容貌评价等外在属性与你相比高下如何,我们始终不卑不亢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