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心准备的日子都算仪式?

2020-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秒针滴滴答

很多朋友说:相比父亲节,母亲节更热闹。礼物、鲜花总会提前热场,各种手工制作班也都是火热报名的。作为两娃妈妈我也是享受其中美得很。

            意外到来的“父亲节”

今天一大早,家人们正准备早餐中,儿子跑来

“亲爱的爸爸,父亲节快乐!”。我和先生惊讶的对望一眼,之后便迅速接过儿子手中的信封。

孩子爸爸打开信封,拿出一封信,看过后激动地说 “好,今天是我们家的父亲节。孩子谢谢你给爸爸准备的礼物,我太喜欢这封信,这是最棒的礼物!中午我们一起外出吃饭如何?”

小宝连忙表达“爸爸,父亲节快乐!我太同意外出吃饭了,去吃自助餐吧,有游乐场的最好。可是,昨天怎么没人同我说今天是父亲节呢?”

好吧,科普~ “父亲节”创始于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最广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今天是6月14日,下周才是父亲节。但是哥哥想为爸爸提前庆祝,大家开心吧” 我尽最大努力轻松地说着。

我家哥哥抓了抓头发,傻傻笑了“提前庆祝很好啊,我喜欢提前过父亲节,我的好朋友奕仔也是今天给爸爸过父亲节呢。”

                  一封信

“我的爸爸是超人

草地陪我踢球,雨天为我撑伞。

喜欢被你扛在肩上,眺望远方~

喜欢被你抱着转圈圈,天旋地转好神奇~

我的爸爸是超人

爸爸的大腿比机器人还粗,爸爸的手臂比奥特曼还有力~

我的爸爸是超人

你在书中,陪我探索日月星辰;

你在旅途,陪我看山河大海。

我的爸爸是超人

你是心中的日月,就在这里(心里);

旅途的路上,总有你相陪。(歌曲改编:这里唱)”

娘亲看了也小激动了一下!在孩子的心中,每一个节日都是值得庆祝纪念的日子。家人聚会、好吃的、还有礼物,虽是他们的期待,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记得六月有这样一个日子,除了“六一儿童节”还有“父亲节”。孩子愿意为这一天去花时间准备,让这一天变得和平时不一样。

                仪式感是什么?

在《小王子》中,小王子和他驯养的狐狸之间有一段对话。

狐狸说“你每天最好相同时间来。”

小王子问:为什么?

“比如,你下午四点来,那么从三点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我就发现了幸福的价值…所以应当有一定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

“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它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与其它时刻不同。”狐狸说。

仪式感不是每天早起之后的一番清洁,或许它可以是出门之前的一个拥吻;不是歼敌后的冲锋,是插上高地的旗帜;不是程门立雪的寒窗苦读,而是夜意阑珊的红袖添香。

仪式感中怀着修行。日本人特别重视仪式感,他们见面时的深深鞠躬,他们的怀石料理和柔道,都体现着一种自控和庄重的力量。

有一种教养,是他们为了自由和爱而愿意受到一定的约束。

仪式感增强了人们对生活的掌控感。尽管不知道明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但原意一如即往,每天以一种鸣哨的节奏开始,给自己一个确定的当下。

仪式感是生命的顿挫。它让人遵循自然的法则,顺应和重视时序、节律、节气、节日,使人在斑斓的诱惑中定静下来,反思生活的真实目的;让人在历经苦难磨练之后,重新鼓起向往美好的勇气。

它可以是一个或一套动作。如那些体育明星的招牌动作、人们见面时的敬礼、握手。

                  珍惜每一个仪式

那么,写书法就别急着握笔就写,省了磨墨、化笔的过程。可以的话,焚柱香再开始也不迟。上班,也别急着工作,泡杯茶,给桌上的小植物浇个水也不迟,或许灵感和创意还会特别眷顾你也不好说。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慧开禅师的《谐语》,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最常见的意象,道尽自然节律、人间至味和生命尊严,这些都源于高度自觉的仪式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