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到ture man
楚门的世界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巨大的舞台,在这个巨大的舞台之下,男主角楚门的一举一动都为我们所关注。电影的剧情也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前提之下展开。
里面的镜头特别有趣,体现在它用了特别多的类似监视镜头的视角来呈现。在楚门的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被这些所包围。可以看到,在开头对楚门的一天日常生活的展现中,这样的镜头比比皆是。从他起来刷牙照镜子(镜子后面就是镜头),出门和邻居打招呼(邻居抱着的垃圾桶就是镜头),到他开车时候听着广播(车子里面也又镜头)等等。一天日复一天,甚至连白天黑夜,天气都是由导演组负责操控。运用了大量的这种镜头的展现,一方面是因为剧情就是如此,另一方面,也是在告诉观众们,你们看到的都是真实的。巧妙地为剧情服务,同时又在提醒着观众——你们在窥探着这一切的发生。
这里观众充当了一个很有趣的角色。他们是楚门生活的窥探者。从楚门的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不自觉得地被吸引进去,成了他们消遣的一部分。譬如里面的几个场景的展现,警探,酒吧群众,独自泡澡的老哥。为什么观众们会对楚门这个大型真实记片如此感兴趣呢。因为楚门的感染力,因为真实感。观众随着楚门一起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楚门的一切被窥探的他人一起分享。生活中有那么多不同的重要的瞬间,谁不想能从中提取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记忆和感受呢。模糊了真实和虚假的边界的楚门show无疑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所以每天看楚门show成了观众的生活一部分。可是,我们也能发现,观众们都默认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楚门的生活是被导演组控制的。在观看的过程当中,并看不到观众对于这个栏目组的质疑。都无视了对于楚门这个个人来说,是一件极其不道德的行为。谁都知道人权在西方世界的重要性。我们无法忘却,第一份正式的人权宣言在美国十三个州发表时,欧美进步人士的欢欣雀跃,我们更加无法忘却法国大革命带来的巨大震撼。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还继续在我们人类社会中回荡,生生不息。可是在这里,观众们无疑忘却了楚门,这个男人本身的种种人身的权利。楚门的自由呢,楚门的隐私呢,楚门的初恋呢?
为了满足自身的窥探的欲望以及从楚门show中得到自己的“欢愉”。观众们在此时把楚门的置身于一个“危险的境地”。趋利避害,似乎是我们的本性,观众们在这条所谓的金科玉律之下,也未能幸免。观众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把这种人权的精神遗忘呢,我们无法得知,可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电影镜头语言地下,在前半部分的情节的发展之下,观众们似乎已经不在乎楚门的这些宝贵的,基本的权利了。
对于楚门show的制造者来说,基斯督。这个名字,Christof ,和Christ(基督英文)之间只差了of。拿掉的话其实就是造物者的意思。毫无疑问,基斯督自己称之楚门的创造者。他要掌控楚门的一切,楚门只能在他的世界里面。你可以把此看成为楚门搭建的这个巨大的舞台就是“伊甸园”,在基斯督的眼中,他的世界就是最好的世界。我们还可以记得最后的对话,他告诉楚门,外面的世界一样甚至更可怕,充满了更多的谎言和欺骗,只有在他的show的世界里,才是一切美好的。可以理解为,这就是基斯督为楚门搭建的楚门的伊甸园。可是基斯督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西莉维亚说的,要不要和好不好,又楚门自己决定。人生而为人如果连这样的权利都被剥夺,那还谈什么生而为人。
在人人都合作欺骗楚门,千方百计让楚门留在这个桃源之时,西莉维亚成了那个“毒苹果”。是她启迪了楚门,是她某种意义上成了楚门走出这个巨大舞台的一定的动力。楚门明白了他得走出去,并且在后续的剧情发展当中,明白了自己所处的世界是虚假的。他的邻居,他的同事,他的妻子,他的老妈。一切都是被构建,他无法真的决定自己往哪来去,做什么。于是他决定逃离这个舞台。在风暴中,唱着歌,顶着风雨和巨浪,这个时刻的楚门,如同一个斗士一般,和阻碍他自由的一切斗争,甚至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你想阻挡我,只有杀了我。”这是楚门的呐喊,也是楚门的宣言。当最后的小船抵达了边界,这个时候,这个伟大的航程完成它最后的一步。这时候,背景一片的蓝色,由着阶梯而上,楚门来到了出口,当他最后对着屏幕说着他那经典台词的时候,他决意迈出这一步。最后的楚门是真正的楚门,truman,是楚门的英文名字。在最后的时刻,true man,成了现实,楚门是真正的人,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是show里面的所谓的truman。走出了“伊甸园”,获取了真正的人权,楚门真实地要去过他想要的生活,可以作为一个人,自由地在世界活着。至于前路什么在等待在他,并不重要,也没有任何讨论的必要。
那窥探式的镜头终于在我们的视野里面消失,不在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