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魏晋风华》读书笔记2陈寔等名士

2019-06-12  本文已影响23人  依娜_ce2c

第一章    高德美誉

最初的名族

      凭借着深厚的家风家学,地方上的那些名族,让“士”的分量越来越重,最终开辟了由东汉末年到唐朝末年的700年士族政治之路。

    颍川的陈寔是东汉后期一个士人的典型,典型说的是他官职虽小,但由于具有高德,所以名声极大。与同在颍川郡的名士钟皓、荀淑、韩韶合称“颖川四长”。

      陈寔主要是以德服人。有一年闹饥荒,有盗贼潜入陈家藏在梁上。陈寔发现后没叫人捉盗,而是喊来子孙,说:“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意思是,一个人怎么可以不奋发努力呢?做过错事的人,未必本性就是恶的,只是平时习惯不好,以致最后走上邪路,说的就是梁上那位吧!盗贼听后,惭愧下地。陈寔叫人取绢两匹,送给那盗贼:“去吧,不要再犯。”至此,“梁上君子”成为了小偷的代名词。而这一故事也被传为美谈。

      第一次“党锢之祸”后,陈寔也未能幸免,回乡闲居。党锢解除之后,陈太丘屡征不起,汉灵帝中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86年,83岁时病逝于家中,前来祭奠的超过三万。

      陈寔生前以清高的品格和超拔的德行著称,却做过一件叫人迷惑的事。《史记》中记载,专权的宦官张让也是颍川人。其父死后归葬故里,颍川名士无人前去吊唁,陈寔孤身前往。后来宦官再次迫害清流官员时陈寔无恙。

      荀朗陵荀淑,也是颍川人,荀子的后代。他有八个孩子,因教子有方,个个有出息,人称“八龙”。

      陈、苟是故交,陈寔的六个孩子中,陈纪和陈谌最贤。前者聪慧,后者敦厚。关于陈纪,有个著名的故事:一次,友人与陈寔约定出行,时至而不达,陈寔先走了,友人后至,大怒,在车上,责问陈纪:“你父亲怎么这样呢?真不是人啊,竟然先走了,何谈高德?”七岁的陈纪正在门口玩耍,抬头看了看父亲的这位友人,站起身说:“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大惭,下车要摸陈纪的手示好,后者入门而去,头也不回。

      而荀淑的一个子孙也了不得,就是荀彧荀文若,他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荀彧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忧郁而死。而陈寔的孙子陈群,是魏晋九品中正选官制的制定者。

      陈家全盛于东汉末年的曹魏时代,荀家则全盛于东汉末到西晋时代。

汝南与颍川

      东汉中期,袁安家族开始崛起。从东汉中期到唐朝末年,这800年间是中国世家大族或者说门阀士族时代,这一大幕正是由汝南袁氏拉开的。袁安是汝南汝阳人,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春以孝廉入仕,正式拉开中古门阀士族时代的大幕。其后,各大名族陆续出现,从政治到社会风气都为之一变。

        东汉后期,汝南名士许劭许靖兄弟曾主持“月旦评”,也就是在每月初一,两兄弟对各地的名士、在朝在野人物以及学说、著作进行点评,引领和造就了汉末品人的风尚,闻名于整个帝国。

      而这个时期,颍川已迅速崛起。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的颍川名士辈出,有“颖川四长”,从司马徽到徐庶,都是颖川人,而曹操手下的谋士来自颍川的就更多,荀彧、荀攸、郭嘉、钟繇、陈群……

      汉末三国汝南名士跟颍川名士往往互相看不上。比如汝南名士袁阆,陈留士人边让曾去拜见他,当时袁阆刚上任陈留太守。袁阆问:“古时候,尧请许由出来做官,但许由脸上毫无愧色。现在,你为什么衣裳颠倒,举止失措呢?”边让反讥道:“你刚刚到任,德行还没清楚地显现,所以我才颠倒了衣裳!”显然,边让讽刺了袁阆。

      还有颖川名士荀爽袁阆相遇,袁阆向荀爽发难:“世间都说你们颍川出人才,不知都有哪些国家栋梁?”荀爽随口说出了自己的几个哥哥,袁阆以为抓住了对方的漏洞,大笑说:“难道国家栋梁,只能靠你们亲戚间的互相褒奖扬名吗?”荀爽以春秋时祁奚举贤内不避亲、外不避仇和周公著诗没有谈论尧舜之德,而是先把文王、武王称赞一番为例,并以《春秋》大义,“内其国而外诸夏”来说明怕人议论而不敢褒奖和推荐自己的亲人,是没有道理的。让袁阆无言以对。无论是从言语的交锋上,为人宽容淡泊上,还是从大历史的角度(曹操依靠颍川谋士集团,最终灭了袁绍等人),颍川还是战胜了汝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