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2

2020-01-02  本文已影响0人  喔先生

                          乱世中的归宿和安宁

                                  ———浅评《黄金时代》视听语言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所塑造的萧红这一人物形象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萧红一生追求自由,但在精神自由的同时,时常被经济束缚,经济宽裕了,精神上却没有了依靠。萧红这一生漂泊孤苦,辗转反侧,但她也只是想在乱世终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家,有一份安宁的生活而已。她在短短三十一年的人生经历中,看懂了许多人一生才看清的问题。徐鞍华导演曾说,在这部电影中融入了很多自己的艺术观、人生观、价值观。

    导演的艺术观——用平淡的镜头展现不凡的人生。许鞍华的《黄金时代》还是延续着以往的拍片风格,跟她的大部分作品很相似,冷静客观,没有什么华丽的的大场面,有的只是温暖而又朴实的镜头。影片一开场就是一个固定镜头,就像一张老照片,黑白色的画面,单调而又庄重。萧红诉说着自己的人生经历,这镜头有强烈的代入感,开篇点出传记的主要人物,让观众对这个人物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当他说出享年31岁时,更能让不了解萧红的观众对她的人生经历产生了好奇心。影片中有一个大远景展示环境,在街道上全部是泥黄色的水,孩子在水中嬉戏,行人把行李扛在肩上,小心地走不时有几条小船划过。这场洪水淹没了整个哈尔滨,但也为萧红的人生开启了新的一条道路,也正是因为这场灾难让她逃出了困境。其中有一个小细节,划船的老伯把一块木板上装着几条小金鱼的鱼缸放到了自己的船上,这为下篇中萧红的获救做铺垫。小金鱼象征着萧红心中强烈的生命力和希望。也体现出了在当年的时代,不是所有人都自私冷漠,社会中还存在着些许的善良和温暖,至少萧红是幸运的。这也是许鞍华导演的风格之一—随处可见的人文关怀。

导演的人生观——悲情的人生,积极的态度,哀而不伤。许鞍华导演虽然保持着一贯温情式的风格,但是这次他在叙事手法上做了很大的创新。它采用了倒叙和插叙相融合的方法,并加入了其他人的解说,以讲故事的形式为观众展现萧红的一生。那些被“采访”的人都是曾经出现在她的生命中,所以能让这个传记看起来更加真实可信。这种叙事方法达到了伪纪录片的感觉,让人物更加丰满。影片以萧红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加入一系列史实资料,让剧中人物脱离剧情,面对观众,打破了间离效果,拉近了与观众间的距离。同时结合了萧红的独白和他人的旁白,大量引用萧红《呼兰河传》中的原句,展现了她的创作才华。因为许鞍华导演意识到她的作品所具有的独特意义。部分画外音的设置,视听结合,弥补影片单调的记录性效果的不足。萧红的一生无疑是悲惨的,但是导演仍然展示了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是许鞍华影片中人物的共性。不管《女人四十》中的阿娥还是《天水围的日与夜》中的贵姐,她们总是能够笑对人生。

导演的价值观——尊重每一个角色,客观的塑造人物。这部电影除了独特的叙事手法,色调的运用也出神入化。单看题目黄金时代,本以为影片会遍布金黄色,但实际上几乎全篇都是黑灰色,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萧红与萧军在一起的时候,屋子里光线昏暗,这不仅展现出他们生活的困苦,也为他们注定悲剧的结尾做铺垫。只有影片一开场,萧红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故乡时,阳光明媚,温情脉脉,整体的色调是翠绿明黄色,暗示出童年的美好。影片整体偏冷色调,少有的暖色调就是萧红在桌子前写作的时候,呈现出暖黄色的灯光,这从侧面说明了写作是让萧红唯一感到自由的事情,是抒发个人情感和自我解放的过程。

黄金时代在影片中的定义是“自己就在日本,自由舒适,平静安详,没有经济上的一点压迫”但是萧红却说这种黄金时代是在笼子里度过的。或许萧红人生当中真正的黄金时代是在她小时候,就像她的祖父所说的那样“人生除掉冰冷和憎恶以外,还有爱和温暖。”《黄金时代》这部影片展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代人。许鞍华导演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萧红的人生追求和挣扎,也表现出了那个时代给予女性不公的压迫和限制,也许会有许许多多像萧红一样的人在乱世中寻找着家园的安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