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真写作训练营001队

德真写作训练营001队/因果不虚

2018-12-08  本文已影响81人  弘晓随喜

说到因果,很多人会想到佛家的概念,因果报应。或者基督教的最后审判,上天堂或者下地狱。

现在有个说法似乎普遍被人引用,说,中国人因为缺少宗教信仰,从而造成了什么都不畏惧。因为什么都不怕,因此也就什么都敢做。又因为什么都敢做,做人做事的底线就很低。

所以,很多人就主张,应该让更多的人有一个信仰,使之心中有所畏惧,至少有一个底线标准,这有助于预防社会的道德坍塌。

可是,信仰的传播和建立似乎很难,因为很多人对信仰有抵触心理,因而又把信仰给拒之门外了。没有信仰,再谈因果,似乎挺难的。

有因果的概念,其实也不一定非要动用“信仰”层级的高端智慧,不一定非要追溯到前生今世。如果能只从一般的逻辑角度,能够认识到较短期的因果关系,看清楚较直接的因果关系,也是一个指导自己行为的方法。

比如:

三十年期的因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十年因果: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五年因果: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短期因果:莫伸手,伸手便被捉。

随时因果:杀人偿命。

中长短期万能因果: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些因果对应,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简单常识,你以为是“这还用说吗?”,可事实上,不是仍然有很多人前仆后继地栽跟头吗?

贪官不懂法吗?上学的人不知道利害关系吗?不努力的人看不见左右人等的下场吗?

好多年以前,我报了一个同等学力,花钱不少。这玩意儿,一门英语不过关,多少钱也是白花。

我不傻,怎能不知道?

但是因为有四次考试机会,所以,就总是这理由那理由的不好好准备。

最后一次考试,去考场的路上遇见朋友。搭上他的顺风车,跟他聊天,说我这是去赶赴无准备之仗。他问我,那你打算怎么办?我说,我准备所有不会的选择题一律选C,总有正确的答案是C。

朋友说,你行,你用中大奖的心情去考试。

是啊,我就是典型的连只需短视的因果也不重视,心怀侥幸,以中大奖的心生活。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