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隐秘的缺爱者恋爱心理报告
小时候缺爱长大后如何正常爱别人?
为什么越缺爱越没人爱的女生越没有人爱?
如何陪伴一个缺爱者?
自己小时候缺爱,但是另一半给予不了怎么办?
01
缺爱者在恋爱中会退行
缺爱者,由于原生家庭环境的种种问题,在依恋关系的维度上都属于不安全依恋的类型,或而回避、或而粘附、或而紊乱,在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上都是受过创伤且未愈合的。
在恋爱关系里,每个人都会与平时的精神状态有所变化。传统精神分析称之为“退行”,变得像个孩子;现代心理学称之为早年心理模式的启动。
缺爱者由于早年在亲密关系的安全上存在创伤,长大后就会渴望过度补偿,在恋爱中,内心真正渴望和追求的就是完完全全的安全感,有缺爱者表述为“360度无死角的关怀与温暖”。
但是,在亲密关系上,一方的绝对安全,就会导致另一方的绝对不安全。
02
缺爱者为求安全的两条路径
缺爱者为了获得绝对安全,在亲密关系上往往有两种路径。
一条路径是备胎方案。缺爱者对待自己和对方往往是双重标准,自己可以讨好、顺服、控制、色诱其他人(缺爱者的四大寻爱方式),可以有亲密关系对象的备用选项,但是绝对不允许对方有类似迹象出现。
这样的情况下,自己有相对的心理优势,但是“纸包不住火”,真正的亲密关系里,是否忠诚是容易识别的。
一条路径是控制方案。缺爱者如果真的全新投注于一个人,又因为早年亲密关系不安全,就会又爱又无比担心,就会无时无刻得想证明对方爱自己,但是潜意识里又会不断提醒自己,对方可能不爱自己,或者将来不爱自己。
于是陷入一种,内心潜意识坚信“对方不会一直爱自己”,又无比渴望证明“对方会一直爱自己”的纠结之中,由于需要不断证明,所以这个纠结还是永不止息的,以至于无法专心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过自己应过的生活了。
所以,真正的解脱只能出现在“终于让我证明你不爱我了”之时。
03
缺爱者挫败后不相信爱情
当缺爱者两条路径都挫败之后,就会“明白”爱是真的不可靠的,所以劝自己,不要再傻乎乎得相信爱情了,去追求财富、事业、权力,靠谱的多,得到了就不会失去,不像恋爱对象一样,自己把心都逃出来了,对方还好像随时都可能离开。
缺爱者毕竟还是要结婚,缺爱者最后的结婚对象往往不是自己真正爱的人——这样心理才安生。
但是依恋关系其实仍然还在,缺爱者还是会渴望爱情,但是会慢慢学会把爱情和忠诚分开,单纯得“享受”爱情,不被“忠诚”所侵扰。所以找小三、找有家庭的异性、找不可能在一起的异性,都让自己有一种“一开始就不安全,所以不在乎安全”的幻觉。
结局,自然是悲剧。可能开头就是悲剧。
04
缺爱者有了好的恋爱关系会怎样
有人会问,如果缺爱者找了一个安全型的恋爱对象,或者与其他不安全依恋对象好好相处,会怎么样?
一般,缺爱者找个安全型的恋爱对象,内心的一大堆能量投射不出去,不久就会觉得
特!别!无!聊!
不!像!爱!情!
BUT,当然,凡事总有例外。
之前没说这个例外,现在来具体说说。
安全型孩子的成长是什么样?
首先,我们要明白,依恋关系,最初是与父母(或其他主要的早期照顾者)的关系,是天然的、非常强烈的。
在小时候,我们受了委屈,遇到危险,恐惧求助时,首先想到的是母亲,哭叫着喊妈妈,因为母亲是我们最亲的人,是我们最信赖的人。
因此,这个可以依赖的重要对象一般多是自己的母亲,这个安全基地更多地是由母亲来承担的。
如果儿童的要求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母亲能够给予适当的、积极的反应,那么这个母亲所担任的安全基地就会内化为儿童心中的“安全基地”,儿童长大后就有了内在的安全感。
有了“安全基地”,孩子就有了内心的稳定感,就能把更多注意力投注到探索世界、成长自我的上面,成长得就快,融入现实环境、人际圈子的也快,就会发展出良好的伙伴关系,成年后发展出健康的情侣关系。而这,才是我们说的爱情。
也就是说,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内心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原始依恋。对父母或其他照顾者的依恋,形成内心的安全基地。
2、探索成长。安全得探索世界及健康得自我成长。
3、新的依恋。包括伙伴依恋、伴侣依恋等。
缺爱孩子的成长是什么样?
缺爱的孩子,与父母(或其他主要的早期照顾者)的关系是不满足的、不安全的、不稳定的,那么终其一生,内心就缺乏“安全基地”。
而如果缺乏“安全基地”,内心就会一直焦虑不安,会终其一生不断去寻找这种安全基地。
这种感觉,就像玩红警游戏一开始就没有总部一样,根本没法建发电厂、兵营、战车工厂,也就没法进一步造士兵和坦克,不管经过多久,都还是开局时的几个兵,稍微遇到敌人就要全军覆没。
只能奢望偶尔捡到几个箱子,就像缺爱者经常幻想特别美好的事情发生一样。
所以,缺爱的孩子,注意力范围比较狭窄,没法安全得探索世界,不敢尝试,不敢表现自己,也就很难成长自己。
缺爱的孩子有很多从小学、初中开始社交关系就不太好,因为没法发展“新的依恋”关系,脑子里始终渴望寻找亲密无间、而且把自己照顾的很好的“安全基地”,如果自己的朋友同时也跟其他人是朋友,自己就没法接受了;如果一两次忽视了自己的利益,自己就对关系非常失望了。
缺爱的孩子长大后,也缺乏成熟的婚恋心理,在男女关系上,其实还是在探寻“安全基地”,渴望那个驾着五彩祥云而来如同天神般完美的白马王子,给自己360度无微不至的体贴关怀,忠贞不二,没有其他异性关系。
缺爱者有了好的恋爱关系会怎样?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缺爱者挺难找到合适的对象的,为了“安全基地”,有些缺爱者就不得不找已婚人士等不合适的人来饮鸩止血。
不过,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想找个完美父母般的成熟大叔(或御姐),也就有人想找个内心单纯的小宝宝,甚至有可能真的就是彼此深爱。
那我们看看之后会怎么样?
一个缺爱者,内心永远是缺爱的小孩,得到了安全的爱情关系之后,内心逐渐形成“安全基地”,开始有了探索世界和成长自我的动力,就像一颗种子发芽了,势不可挡。
这时,对方一定会发现曾经的小宝宝变了,有可能就不太愿意了,因为跟自己原来喜欢的不一样了,就开始控制、约束、限制小宝宝长大。
当然有的人会说,这样就不是真爱了,真爱就应该让对方好好成长啊!
嗯,如果出于真爱让小宝宝快速成长之后,最最狗血的事情可能就会发生:那就是小宝宝逐渐成熟之后,发现自己理所当然更喜欢年轻的、朝气蓬勃的生命,曾经错过的青春荷尔蒙的冲动,一下涌上心头,爱情的火花拦都拦不住。
所以,陪伴缺爱者的人,如果真像完美父母般的成熟,并且愿意让缺爱者自然成长,就难免要经历这段过程,很可能是陪伴了一程,“曾经拥有胜过天长地久”。
当然,这些都经历之后,仍然相爱的,存世稀少、弥足珍贵。
So,对于绝大部分缺爱者来说,通过心理疗愈(而非通过恋爱)来修复不安全依恋、构建安全基地仍是一生中最重要、最值得做的事情之一。
【判断自己的缺爱心理程度】
缺爱疗愈专家:光之泉老师,知乎小V,心理学本硕全日制,博士研修,心理协会法人
可以加我微信:12315785,免费测试评估
公众号里也有很多心理测试:依恋心理(yilianxinli),让你一万年不缺爱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