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读书社馨之风语作业散文

读刘庆邦老师《细节之美》有感

2023-11-29  本文已影响0人  李馥馨

我关于细节的想象很笼统。在平时写作中,我比较注重的是树干。也就是围绕主题去写一个故事。

对于细节的想象,我觉得它应该像树的叶子那样,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叶片的纹路。我知道那是它在生长过程中,因为日光,雨露,风霜对它的影响,便形成了它的脉络。

或许是我的肤浅,对于细节我了解真的不多,所以很难具体表述。

读刘庆邦老师文《细节之美》我终于从幡然醒悟。细节是怎样的 。

刘庆邦老师说:树干,它就是树的一个情节。满树的繁花,就是细节,你看树的枝干很少的,很有限的,满树繁花的花朵,你就说不清楚。

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这样笼统的,具体的要我说,我真的说不清。

刘庆邦老师继续说:我为什么不把树叶说成是细节,把繁花说成细节?我认为繁花更美,给人一种美感。

这点我由衷认同。我想世人皆喜欢繁花似锦吧!

给它一个定义,所谓细节,就是事物的细微组成部分。可以说情节是因,是果,是此岸到彼岸的过程。

本文转自《延河》2019年第3期

刘庆邦老师继续说:我们看世界就是看细节。如果我们看不到细节,就等于什么都没有看到。

这个世界是空洞无物的。细节非常重要。

细节要从工作、生活讲起,然后再讲小说的细节从哪里来的。

我们这个世界,整个地球或者是整个人类,现代化的进程是一个不断细化的过程。

刘庆邦老师总结:细节从四个方向来讲。

第一:细节从回忆中来。

刘庆邦老师认为:一个人有三种基本力量;第一是体力,第二是智力,第三是意志力。

这三种基本力量相辅相成,哪一种力量都不可缺少,你哪一种力量不强大,就成就不了什么事业。

智力可以分成三种力量:第一种是记忆力,第二种是理解力,第三种是想象力。

刘庆邦老师说:细节是从记忆中来。因为写小说是一种回忆状态,要调动我们的记忆。我们有了一定的阅历,有了很多记忆,然后我们才会有可回忆的。应该说,记忆力对一个作家来说非常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没有记忆力,没有什么可回忆的,小说就不能进行。

作家很大的责任,很大的功能,就是通过作品为我们的民族保留记忆。

记忆之一:“文革”就是非常惨痛的记忆。比如说三年大饥荒,现在普遍说成是自然灾害,其实就是三年大饥荒。刘庆邦老师说他亲生经历了这件事情。他调动记忆,200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写的一个长篇《平原上的歌谣》。通过这个长篇,把好多事都调动了起来。

如果不写这个小说,很多记忆也许都埋葬了,都没有用,但我们一旦写起小说,好像找到了一个抓手,记忆源源而来,细节也源源而来,都成了活的东西。

作家要多走多看,丰富自己的经历和阅历,这样记忆力激发了你,就可以变成一个小说。这个要求你是一个有心的人,你的心是有准备的心,你的耳朵是有准备的耳朵。这样,你听了以后,脑袋才可以记住,才可以变成小说。

举个例子:有次去内蒙平庄煤矿喝酒,碰到一个矿难。从矿难者的工作服里翻出了一个离婚申请书。就这么一个细节,展开想象,调动记忆,把它写成了一万多字的短篇,这个短篇的名字就叫《离婚申请》

因此,细节是从想象中来的。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刘庆邦老师说:想象力是一个作家的基本能力,想象力是小说创造的生产力。

从我国的四大名著来看,每一部都离不开想象,都有想象在起作用。但它们的想象又各有不同。

《红楼梦》是个人经历加想象。

《三国演义》是历史资料加想象。

《水浒传》是民间传说加自己的想象

《西游记》是非常的想象力加幻想

“信言不美”这是老子说过的话。它的意思就是说:艺术是需要想象的,需要虚构的。你把现实搬过来,它说不美的。

梅兰芳说:不像不是戏,太像不是艺。这是强调虚构,强调想象力的。

比如说口技,它模仿狗叫是很美的,台上叫,那就不美了。需要一个转换,虚构和想象来把它变成艺术品。

好的小说包含想象多。包含想象越是多的东西,越是好小说。它不是照搬生活,特别是写短篇的时候,我认为现实生活中结束都地方正是小说开始的地方。

情节可以想象,细节也可以想象。

有时候我们写东西会有写不下去的时候。比如一个情节,我觉得写一千字才能表达我的思想 它的味道才能出来。可是写着写着觉得又没有什么可以写的。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作者往往会采取绕过去的办法,把这个情节说过去就完了,能自圆其说就行了。我的体会是决不能绕过去,绝不能偷懒。

在觉得没有写到充分的事后,一定要坚持,调动自己的全部想象,全部的感官来参与自己的想象。这个时候你的灵感会爆发,灵感的火花会闪现,你的脑子像打开了一扇窗户。有时候自己为自己叫好,这就是劳动成果,艰苦劳动后的灵感闪现的一种成果。

怎样才能把细节写细呢?重要的是一点就是把细节心灵化,赋予细节心灵化的过错。世界上什么最细?人心最细,比纳米还细。所以我们要把细节写充分,就必须把它心灵化。

王安忆的小说。她能把一个细节写上好几页,她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心灵化的过程。在心灵化的过程中找到我们自己的内心,找到我们自己的真心。找到自己,和自己的心结合起来。

写小说就是寻找自己的过程,寻找自己心灵的过程。也可以说你抓住了自己的心,就抓住了这个世界。

一个人到了这个世界上,当我们有了生命意识的时候,急于抓到什么、所谓生命意识其实就是死亡的意识。

我们急于抓住的是些什么呢?多是一些物质性的东西,房子、汽车、金钱、美女等等。

这些物质性的东西我们抓来抓去到头来我们什么都抓不到,是一场空。这个思想,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通过《好了歌》表述得非常清楚。

他说到金钱、妻子、权利、儿女,把世上所有重要的物质性的东西都提到了,最后他的观点就是:好就是了。

细节除了心灵化,还要有现场感。我们在写细节的时候,容易回顾、容易交待,这些你不容易写细,你给它一种现场感,就是现在进行时,容易写细。

刘庆邦老师说:最初写小说的时候,有编辑跟我说,写小说其实没有什么,就是简单交代情节,大量丰富细节,重点刻画人物,就这三句话。

我们在写小说的时候,不仅是脑子在起作用,其实我们的所有感官全部参与了创作,包括视觉、味觉、触觉。

比如我们写到下雨的时候,会闻到湿润的气氛,耳边像听到了雨沙沙的声音,皮肤会感到一种凉意,全部的感官调动起来,才能写细,才能把你的感觉传达给读者,才能感染读者。

写小说意志力也很重要。人的智力差不多。如果没有意志力做保证,一个东西坚持不下来,很难有所成就。

意志力就是志气,是人的毅力,人的韧性。

好多人才华很好,也写过不错的小说,但由于意志力不行,写着很快就放弃了。沈从文说:一个人走上文学这条路并不难,难的是走一辈子,难的是走到底。

写小说要把细节诗意化。这一点跟仪式感是一个意思。

小说的最高最美的境界是诗意的境界。

小说有两个路子:一个是诗意化写作;一种是现实、酷烈的小说,对现实介入比较深。

《神木》拍成《盲井》获第53界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

最后刘庆邦老师说:审美的、诗意化的小说是最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也是他最愿意写的东西,符合他的本性。

欣赏完刘庆邦老师《细节之美》美文,学习受益很多。感觉自己之前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去看这个世界。然后加上自己的想象力。

现在突然间发现自己也是这个世界完整的一部分。正所谓,一棵小草它不能成为一棵苍天巨树。如果一棵树,只有枝干,而没有小小叶子,我们甚至感受不到它生命力。

就如同我们写文章一样,如果一篇文章只写主题,而不注重细节,让人看起来就如同是一棵不长叶子的枯树。如果我们的文章既有主题思想,又有细节的描述,就像文章有了灵魂,让人过目不忘。

感觉自己以后还要多接触大自然,去关注一朵花开的过程。去发现生活中点滴美好事物,然后把这些平时观察到的细节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相信这样的文字才会像是注入了灵魂,整篇文字章才能生动活泼起来。

感谢刘庆邦老师分享《细节之美》好文章。祝自己能在写作路上,一点点进步,成为期望中最美好的样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