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做好情绪管理的老师,3点建议
拿破仑说得好: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那么父母如何做好情绪管理老师呢?
1. 给孩子“心理玩具”
“心理玩具”是指心理学家在做提升幸福感的干预实验时,有一些看似很普通、有点幼稚的做法,比如,记录下来当天发生的好事,并解释为什么你感觉不错;写下能展现你好的一面的事情,每天去温习。
据调查,每天写下三件让你感觉好的事,这个做法效果很好,效果的持续时间也长。
我们可以在情绪有些低落时,把这些好事当作“心理玩具”。
利用“心理玩具”,跟孩子一起想好事。
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漂亮的本子,专门记录他的好事。或者给他准备一个小白板、做个展示墙,随时记录。
或者给孩子准备一个好事宝盒,把能引起美好回忆的东西或照片,都存在里面,有空就倒出来看看……
这个心理玩具除了好事,还可以让父母自己看到全局、看到宏观的一面。
比如,当你为孩子的一点小事生气时,你可以跳出来想:总的来说,他是个好孩子,我是个好妈妈,我工作还不错,生活各方面都基本满意……然后再看刚才的事,就能比较冷静地看待了。
2. 教孩子学会“释放”
当孩子出现消极的情绪时,比如孩子难过的哭泣时,不要急着去问询,抱抱孩子,他现在很伤心,需要的是你的温柔安抚。
父母注意到孩子出现了消极情绪时,要教会孩子如何去倾诉,对象可以是父母、可以是玩偶、可以是家里的小猫小狗。
或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玩,陪孩子画画等。
3. 不做情绪绑架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父母跟孩子说:
“你那样做,妈妈很生气”;
“那样做,妈妈不喜欢”。
其实我们大人正常的情绪反应,可以让孩子知道,不必刻意掩饰。
我们可以生气,但是如果总是用父母的情绪去管教孩子,这不是好办法。
总这样说,孩子会觉得他应该对大人的情绪负责。他会忘记遵守规则本来的意义,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责和内疚。
正确的方法是:
让孩子看到他不好的行为会有怎样不好的结果,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对父母的情绪负责,教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
而我们大人也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如果我们因为跟孩子无关的事情有消极情绪,那就跟孩子说:
“妈妈这会心情不好,因为别的事情,所以妈妈先自己待一会,等情绪好了,马上就跟你玩。”
这样,孩子也可以学会,当他有不好的情绪时,他也会自己冷静一会,练习自己去处理。他也会知道,有不好的情绪不是什么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