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话里有话”的现象?
首先,我认为断章取义,非黑即白,阴阳怪气跟话里有话,暗有所指是不能划等号的。
前三者是纯粹的恶心人。
而后两者,实际上是每个人说话时或多或少都会有的现象。
因为言语本身是一种工具,用来表达我们的所思所想所感,但言语所能包含的信息广度深度,一般而言,是远远不足以完整的表达一个人的情感的。这其间便产生矛盾:既然言语无法包含我们想表达的所有,那么剩下的那些,想表达的意思,都去哪了呢?
我给出一个推测:我认为除言语外,剩下的那些情感的隐秘线索,包含在一个人的细微表情,肢体动作,说话语气等无数其他细节中,甚至是以他的人生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为立足点做参考的话,他言语里可能又有更深的意思。这就是话里有“话”。前一个话,指的是字面意思上的言语,后一个话,则指的是人潜意识里想表达,却因言语的局限性而无法表露的那些意思。必须强调的一点是,“话里有话”,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说话者的主观意愿,而是被动产生的。这也是可以通过言语解析一个人感情、想法的依据。
我并不是说这是好或者坏。我只是单纯的觉得话里有话是每个人说话时都会有的现象,由于言语的局限性而产生,换言之,它是不该被批判的。言语是信息的载体,如何尽可能地理解别人的话,在当下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无疑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应该认识到“坦诚相待”终究只是理想的事实,学会适应这个人人都可能“话里有话”的社会。
基于上述推论,我认为:学会稍加揣摩别人的言语,对我们处理社会关系是非常有益的,因为这能使你得到更多信息,更多的信息有利于你做更好的决策。但是切记不要过深,不要妄图揣测一个人话语里所有的意思。不确定性原理在这一方面奇妙的适用:当你只想稍加了解时,你得到的信息大部分是正确的;而当你试图了解全部时,不仅太多的信息难辨真假,而且大量信息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很容易将你引入歧途,最令人恐惧的是,由此引起的偏差是不可修正的。因为当你有了你已了解全部的想法时,所有的可能性就会被你这个确定的想法抹除,这其中自然包括了修正偏差的可能性。
这仅是我对“话里有话”看法的辩驳。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