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2018-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云开月明王梦丽

最近看的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是上文案课的时候老师推荐的,看了大概一半的内容,是一本能颠覆你以往认知的书,我每次焦躁的时候看几页这本书就觉得会平静下来,这本书主要是采用一个青年和哲人对话的形式阐述了阿德勒心理学的主张,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纷杂的人际关系,如何处理自己的课题问题等等。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本书的一些内容观点。

有关人能不能改变这一观点,大多数人都觉得是原因论,原因论的意思就是说大部分的人认为现在的我(结果)是由过去的事情(原因)所决定的。没看这本书之前我也觉得这个原因论是很正常的。而阿德勒心理学说的却是目的论,意思即是我们生活中大多数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才有了某些举措,而不是过去的“原因”造成的。

书中青年举例他的一个朋友常年闭门不出,一出去就会心悸不已,手脚发抖。他的朋友又非常想改变这个现状,可是无力改变。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一定是有某些不可知的原因造成了他无法出门的现象,有可能是心理创伤,有可能是工作受挫等等其他不为知的原因,这就是原因论导向的认知结果。而阿德勒心理学却认为这样的现象跟过去是没有关系的,这个人之所以不能出门,是由于他不想到外面去,才制造出一系列不安的情绪。也就是说先有了“不出去”这个目的,之后才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制造出不安或恐惧之类的情绪。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目的论”。这就是原因论和目的论的区别所在,刚刚接触到这两种论调的时候我还是挺颠覆认知的,我们一贯认为现在的我都是过去的某些事情造成的,往往深陷在对过去的某些缺憾中,以为如果当时怎么怎么样我现在就能怎样怎样的“人生谎言”当中,迷惑自己,给自己的不成功找借口。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