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第1章异常心理和行为一瞥

2021-10-06  本文已影响0人  心喜欢生0003

1、本书前言介绍说,DMS5开始从类别模型开始向维度模型即连续谱模型倾斜,在正常和异常的心理界限并非泾渭分明。

2、连续谱模型下的异常

行为、思维和感受符合下面一项或多项:

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不太常见,反常

给个体造成痛苦

干扰社会或职业功能

具有危险性

3、变态心理学

对不仅遭受精神和情感上的煎熬,而且时长伴有肉体上的痛苦,的这样的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

4、精神疾病,一种普遍的观念认为,行为、思维或感受如果属于某种精神疾病的症状,就可以被视为“病态的”或“异常的”。

精神健康专家将精神障碍视为思维或认知、情绪反应或调解以及社会行为中出现的问题集合。

5、文化规范

某以行为为所发生的环境或情境,影响着该行为是否被视为异常。文化规范在异常的定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6、文化和性别对异常行为的表达和治疗方式有着某些影响。

其一,文化和性别影响人们表达症状的方式。

其二,文化和性别影响人们承认特定行为类型的意愿。

其三,文化和性别还影响哪些治疗类型会被认为对适应不良行为是可以接受或有帮助的。

7、对异常判断的四个维度(4D)功能失调、痛苦、反常、危险

8、异常的历史回顾

历史上,关于心理障碍的成因有三大相互竞争的理论:生物学理论、超自然理论、心理学理论。

9、现代生物学观点的起始   

德国精神病学家格里辛格出版了《心理障碍的病理学及其治疗》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各种心理障碍都可以用大脑病理学来解释。

心理障碍的现代生物学理论关注的是基因的作用、大脑结构的异常以及生化失衡。

10、精神分析的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是从麦斯默的奇特故事开始的。麦斯默术,被命名为催眠,在催眠状态下,病人表现的非常容易受暗示影响,似乎仅通过暗示病痛会消失就足以让症状真的消失。

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合作发表论文《论癔病现象的心理机制》,文章阐述了无意识以及宣泄发的临床价值上的发现。该论文成为了精神分析发展的基石。

11、行为主义的根源

开始于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华生用经典条件反射研究了重要的人类行为,如恐怖症。

行为主义研究强化和惩罚对行为的影响,它和精神分析理论一样,也对心理学和心理学常识产生了深远影响。

12、认知革命

认知指的是影响行为和情绪的思维过程。

班杜拉把人们相信自己又能力采取必要的行为来控制重大事件这一信念叫作自我效能信念。

认知流派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埃利斯,他认为容易患心理障碍的人往往对自己和外在世界抱有非理性的消极假设。

雅伦贝克体术了针对心理疾病患者非理性思维的另一种治疗手段。贝克的认知疗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心理障碍的治疗。

13、理解心理健康的整合主义观点

今天的许多心理健康理论试图整合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来理解心理健康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