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谈写作

(写作评论)吊豆腐的马尾

2017-11-28  本文已影响15人  e4b685b8fdc5

一个电工劳动的场景,一个患者刚接到自己患上肝癌检查单的心情,公园里一双驻拐杖缓缓而去的背影……有太多的感触可以化为文字走在纸上,再走入他者的视界,而它们将以何种面目现世,触动心灵的效果之显然与否,完全取决于作者。

作者要生产,产品、车间和流水线都是他的思想,一切在脑海中进行和完成,然后付诸于笔端。

而作者本人,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心,他很难从自我中走出来。很多人一生都在讲自己的故事,不否定自我的经验有价值,但是,当人生的大部分经典之作都是关于自我经验的复述,作品的艺术价值可能会因此大打折扣。

一、个人经验与世人经验

以一己经验打动人心大概是很多作家的拿手戏。其悲苦、压抑,其愤慨、怅然隔着幕布也渗出血来,大江健三郎以亲身体验写出《个人体验》,撼动人心的是父亲面对幼儿患脑组织外溢时的种种心情,死亡考验人伦,生命使人精神离析,活着像一场苦修。而《广岛札记》则以历史为题材,其中灌注了作者对日本民族苦难的悲悯,呈现原子弹给广岛人民带来的灾难之深重。作家对这些无辜受害者的悲悯心绪感染着读者,告诉我们,在平静的现世埋藏着并不平静的过去和充满杀戮的历史,人类活在自造的灾难之笼。

作者必须有这样的高度,能将个人体验上升为人类的体验,使读者和遇难者,对这种体验见者有份。如果,只在自我的天地旋转,最后只能使作品格局狭窄。如此,同样写个人体验,终究还有上中下之分。

二、诗人般的纯真

诗人般纯真,纯真是人类和童年保持血缘关系最确凿的证据,不可丢弃。成人的纯真比儿童的纯真更可贵,前者是智慧的纯真,后者是无知的纯真。如同泥泞中一滴清露,晶莹剔透照耀着周围的泥色。

作家以诗人般的纯真看这个世界,世界也因此有了灵性。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在《小银和我》中描写了小毛驴(小银)的一生,小毛驴一生生活在风景秀美的乡下,每天的生活大多是陪着主人在附近小乡镇到处流浪,它对世界的理解简单透明,小银依恋着乡间的蝴蝶和青草,深爱着自己生活的世界。虽然这只是一种人类普通的情感,被诗人以纯真的心净化成诗后,生命的奇妙和美好却使人艳羡不已。

人生在世,必有物欲,必有企图。当这一切占据了人类的内心,纯真便只能成为角落瑟缩的旧日衣裙,不见宠于人。而当人们重拾,才恍然发现另一个久违的自我。即便只是瞬间的觉悟也使人愉悦,这是与昨日之我重逢的一秒,稍纵即逝。纯真的诗人带给人类找回自我的文字,引诱他们,使他们对旧日之我不要忘情。

三、关心政治其实是关心人类

关心政治就是关心人类,试图远离政党纠纷的作家和热衷参与政治的作家经常会被划分得泾渭分明。事实证明,这两类人很可能都是伟大的作家。而我以为,关心政治的人更为伟大。

中国一直有无为而治的道家避世传统,因而大多作家不想做政党斗争的牺牲品,也为了保持艺术的纯粹性而远离政治。这样的传统的确留存了一批作家。

事实上,伟大的作家,更应该关心政治。

大多数情况下,作家关心的人民当时正生活在某种专政体制之下,而这种政体是人民生活苦难的根源之一,如果试图回避,准备绕道而行,则是回避自我。心怀民生几乎是所有作家最终的情怀走向。当他终于明白人们生活在政治的鬼魅魍魉中时,他怎能不气愤,怎能没有解救的冲动,除非他不爱这些人或者他在为了某种自保目的在压抑自我。一个对人类没有爱的作家,能称得上是个艺术家吗?难道一个人可以以空爱艺术之名心安理得地活着。

作家一定得有参与冲动,因为他爱的人们正生活在他必须参与的事件中。

四、宗教来了

接触文学的早期,大多数读者都经历过对宗教的排斥,尤其是当自己离宗教世界有很大距离时。与此同时,他又抱着窥视的态度,极想得知,人们同宗教之间究竟是靠什么来联系。

宗教很可能是这个世界上铁粉最多的精神公众号。现在,因为科技的缘故,宗教逐渐隐退在观念之后,可它还是发挥着某种作用。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文学作品中数一数二具有宗教气质小说了,相信有人觉得《圣经》的宗教气氛都不如《汤姆叔叔的小屋》那样浓重,它不像《圣经》那样追求宗教原义阐释,而是一出场就念着:上帝,我有罪。

进村,看到村口贴一张关于宣传宗教的海报,

一群人嘴里默念着“上帝,我罪孽深重”自你面前走过,哪种场面更具有宗教氛围呢?《圣经》相当于前者,而《汤姆叔叔的小屋》相当于那群念念有词的人。

宗教和现代人有什么关系呢?不信教的人会如是问。我们今天说的是——教徒。

一位穆斯林姑娘曾吐露她不能参加朋友聚会的痛苦心情,为什么呢?答曰:我不想因为自己一个人而影响其他人的愉快心情。

这位姑娘所说的影响是,她是伊斯兰教信仰者,不喝酒、不食大肉。

事情并不仅限于此,她说她爱上了一个汉族小伙子,一共五年。她知道一开始就是错的,所以从未表白。话语之间,姑娘的心事越来越沉重。她说,不知道对错,可打一生下来,就知道自己得这么做。这个东西背负了一生,虽然是心甘情愿,可是,也为了它放弃了太多。

后来,又因为所就业的城市在南方,而这个城市清真食品寥寥无几以及其他宗教缘由,她不得不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经济落后的家乡。

虽然学历已经达到硕士程度,对宗教应该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但是她还是无法摆脱宗教对生命的捆绑和束缚。

伊斯兰宗教教徒从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教徒,不食用非清真食品,这对于广大教徒来说实在是很高的成本。除了少数民族自治区,大部分城市清真食品并不多,上大学时,一同学为了找一家清真餐厅在街上步行三小时,在这三小时里他经过了至少一百家非清真餐厅,但是,任凭腹中饥饿,宗教的戒律仍然需要遵守。

婚丧嫁娶更要严格遵守宗教戒律,在回族,伊斯兰教徒以同异族男女结婚为耻。即使宗教观念已经被刷了一层又一层的现代油漆,精神灵魂中的枷锁仍难以清除。

宗教和写作的一点联系,作家某种程度上似乎是最自由的演说家,将隐蔽的真相公布于众。但,并非所有人都爱真相,或者他认为这种真相只不过是对事实的歪曲。那自然要产生抗议,敬爱的演说家这次不得不为自己追求真相的精神付出某种代价。

因故,作家有时候只不过是垂在马尾的豆腐块,真相如马尾,好不容易抓住了,反倒有可能被抽成豆腐渣。

作家还要经历逼着自己去写作的过程,如同一个并不想自杀的人去自杀一般。

一个个人经验的讲述者、一个纯真的诗人、一个政治家、一个追求真相的科学家,作家介乎他们之间,贯穿他们的生活,又得超越这一切,这才算作名副其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