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父亲(一路走来父亲的回忆录之前叙)
记忆中的父亲/文刘海宏
父亲,一个应该顶天立地肩负着各种责任的称谓。现在的我也已光荣的成为了一名父亲,一名背井离乡,思念故土亲人及儿子的父亲,一个八零后远在他乡打拼,面临着上有老妈下有妻小,步入育儿持家征途的平庸的父亲。时光荏苒,再过十几天就是我的父亲,宝贝儿子未曾谋面的爷爷,过世六周年祭日。与每个中元节等祭日一样,回首这些年来我经常思念着他,每到这样的日子总是说不出的苦涩与心酸,总是不经意的去翻看父亲生前的照片和他那临终前还未写完的人生故事,想象着那些伴他成长的点点滴滴,那些育我长大的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旅程。
这是在2017年9月某日的一个下午,之所以称为9月的“某日”,是因为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想着提笔记录下那些曾经旧时的过往和父亲还未来的急讲完的人生路。然而这些酸甜苦辣的思绪却又总是在我拿起笔来的那一刻,不知从何写起感觉有太多想叙述的文字。“时间”在思考与描述的瞬间流逝着,之后又变成了新的回忆与过去……这些年我曾多次仔细阅读着父亲已完成的回忆录部分,一直想将父亲的这部作品更改续写后能够更加完整的讲述给更多的知心朋友们倾听,但由于父亲在这部回忆录中全部用的是真实的人名与经历,原本想部分名称情节进行修改后再去呈现,然而考虑许久后,觉得历史就是历史,没有什么可隐瞒和遮掩的必要,更何况作为我们平民百姓的故事更无需去隐晦什么过往,上不触及法律下不违背伦理道德,所以在这个初秋的九月,我决定将那些流逝的记忆碎片修补起来,倾述人生的旅途,分享这过往短暂的篇章。
故事发生在我的家乡,美丽的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这里是中国第一个草原自然保护区。锡林浩特是这片广袤草原上耀眼的明珠小城,城郊蜿蜒的锡林湖畔见证着这座草原小城中勤劳人们的质朴生活,这里的人们亲历着家乡日渐翻天覆地的不断变化,还有那些永远诉说不完的小城故事。父亲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从我记事起,在很多方面父亲就是我为自己树立的榜样。他常对我说你长大了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少的我在当时还不完全理解这句驯言的意思,父亲的记忆力非常好,基本上可以说是任何东西过目不忘,他能永久的记住自己打过一次的电话号码,而且能够清晰的回忆起自己那些很细微的过眼烟云的人生瞬间。相比之下我却未能传承到他这个令人羡慕的强大基因,而是恰恰相反,老天赐给我了一个秒忘笨拙的大脑。让我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伟大目标变得异常艰难!
我还悲催的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我们的班主任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假期作业,任务要求在假期将所学的语文课本中带拼音的汉字,每一个字在田字格本上抄写一页(印象中曾经的田子格本一页至少也要写上三十多个字),于是我们便高高兴兴的去挥霍我们美好的童年时光去了。然而开始完成老师的任务时我才惊奇的发现,那本该死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篇文章都是从头至尾的汉字全部都标注了拼音,惊呆了,直到现在我还能体会到当时的自己有多沮丧,老实愚钝的我愣是把大把的该属于放荡的时光过成了牢狱般的灰暗,惨不忍睹的就差悬梁刺股,凿壁偷光了。开学时我惊奇的发现其他同学那项家庭作业寥寥几页完成任务,而我却足足用去了二十几本厚厚的田子格本,同学们都用差异的眼光看着我这无奈的勤奋,最后老师的解释告诉我们,只要书写在文章后面的方框中出现的拼音字足以。我去,我那流逝的光阴,开心的放荡时光就被这老师的一句文字游戏活生生的毁灭了……我后来认真的总结了一下本次惨案的发生原因,终于找到了答案~俺拙,勤能补拙。
父亲在不喝酒的情况下简直就是我心目中的完人,直到现在人们眼中的父亲除了酗酒的无奈嗜好外,都佩服他的才华和成稳,更羡慕他是一位持家的好男人。
北方的冬天很冷,特别是在寒冬腊月数九寒天的日子里,小城的最低气温可达到零下三十几度,屋外滴水成冰,开句玩笑话,出去上个厕所都能瞬间被冻出一条冰柱,俗称“你懂的……”。那时我们的家住在小城的西郊,一排排的砖瓦房,一条条的小胡同,一段段的黄土坡,一片片的泥水沟,一堆堆的垃圾包……,这就是那些年每次回家之路的真实写照。这间砖瓦房也是父亲生平得到的最贵重的财富,因为在当时我们的小宅是父亲的单位分给职工的家属房,虽然住宿环境不及今日的高楼大厦那般华丽舒适,但我还是喜欢这种独门独院,自留半亩田,独坐墙头看炊烟,偶有施肥浇灌,无毒无害,待秋后美食餐桌前,自由自在,浪漫隐秘的乐园。西郊的景色宜人,家的不远处就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和锡林河畔的夕阳西下。虽然也常有秋风扫过漫天黄土,但掩盖不住夕阳印染茫茫绿洲的瞬间,更忘不了那一眼望不到边整片整片的芨芨草丛,百鸟丛中齐飞,雄鹰天空徘徊,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点缀……。总之那种感觉用任何华丽的语言去修饰都不为过。由于冬季太过寒冷,在那个年代城市的发展还没有今日这般便利,家家户户用的是土灶土炉,家境好一点的会洋气的装个土暖(就是自己家里设计的小锅炉在每个房间连接上管道自成体系的取暖器材)这一切都是为迎接草原小城冬季的到来而预备的,酸菜缸的大白菜,牛粪垛的小清新,大煤堆的黑麻雀,煤房前的大黑狗(护煤看家的保安)……准备就绪开始过冬。记忆中父亲在每个冬季的清晨,天还没亮,我们还在梦乡,趁着黎明的寒夜,就开始起床锻炼生火做早饭了。当一切准备就绪了,暖暖的小屋,飘香的奶茶就开始催促我们迎接黎明的到来,而每天在起床前总得听一听父亲喊的那一句“起创儿了,起创儿了,起弯了,茶啊凉了不号喝啦”。由于要早早上班他独自吃过早饭后便骑着他那伴随他很多年的坐骑,飞鸽大二八急匆匆的上班去了,直到现在我和母亲都感激父亲这些年来的辛苦付出,父亲是孩子的好爸爸,母亲的好老公!
在 工作中他更是一位兢兢业业功绩骄人的优秀共产党员。从小扎实的写作功底和后来三十余年的党政机关工作经历,使得父亲的写作笔底生花,文采斐然。尤其是公文写作在整个当时的小城中有着“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力量。记得当时有一位叫@@@的农民工,他的儿子由于公安人员在某案件的破案过程中出现了的误抓误判,导致其蒙冤的被关了起来,带回看守所后几经残忍的逼供被打的遍体鳞伤,其老父百感交集的四处打听后经人介绍几经周折找到了父亲,痛苦的讲述了儿子的遭遇,由于家境贫寒没有太多的钱聘请好律师进行辩护,所以想让父亲无论如何帮助他起草诉状,父亲心软认真了听了他的遭遇后,很快帮助其将事件的来龙去脉有理有据的描述的一清二楚,老人激动不已,后来得知通过法院的申诉他们赢得了自由,成功的为自己洗刷了冤情。
父亲生平的履历正如他在回忆录中写到,成绩优异的他在年轻时因为家境原因,无法离开家乡走进国家重点大学的殿堂,使得他未能去实现自己远大的人生理想,而是被迫的选择了在当时可以毕业包分配的当地中专学校,学习了一门直到现在都很冷门的兽医专业。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而早早地冲入江湖开始了养家糊口重任。然而人生如戏,命运却最终没有让他走在兽医这个行业的道路上,而是意料之外的步入了政界的仕途,几年在工商系统的辛苦磨练,再加上那锋利如刀的笔尖艺术让父亲在工作中锦上添花,很快赢来了事业上的契机,转战到了市政府进行文秘方面相关的工作,后来辉煌时期的父亲在仕途的道路上充分施展着自己的才华大展宏图,最终离市里巅峰的岗位只差一步之遥,然而官场黑暗,明争暗斗,很多人走上仕途后不为百姓做主只为以权谋私,官官相护。父亲本就是个工作严谨,安分律己的廉洁之人,那些官场中的权谋之术不是父亲身上所具有的特长,甚至出现的某些利益关系让他随之厌恶,他的率直终究在酒精的麻痹下东窗事发,坚持正义之声的同时也遭受到了影响他后半生身心健康的仕途悬涯,这次的经历对于父亲来说打击很大,在他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疤。有时候回望历史的长河,自古以来不管是影响后人的文学大咖还是深受到百姓爱戴公正廉明的大官先人,凡是洁身自好者大部分为之坚持正义与理想时最终皆落得悲壮泣山河的尴尬境地,屈原,杜甫……父亲的才能虽不及这些圣人能者,抛开仕途的成败,但作为照亮家乡小城蓬勃发展的一枚燃灯,他耗尽了自己一生。后来他被调任到了市粮食局做主任(改制后与经济贸易委员会合并后统称为经贸局)多年后,直到他痛苦的离我们而去……。在机关工作的这些年里,说实话我们与父亲时常聚少离多,有时他经常会因为公差,全国各地的辛劳奔波,他这一生去过很多的城市,吉林,张家口,蔚县,北京,舟山,石家庄,三亚,武汉……祖国的大好河山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父亲最初提及要写回忆录时,那是在大约十年前,似乎冥冥之中他早已隐约感觉到了后来将要降临到自己头上的不幸,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候废寝忘食的加紧记录自己走过的人生路,直到在两年以后的一天,父亲骑着摩托赶回家时半路出现了严重的眩晕,到医院诊断后才得知父亲患上了脑瘤,小城的医疗条件很差,那段痛不欲生的日子里我们跑遍了北京很多大医院,在成功的为父亲做了脑瘤切除手术后却意外的发现那是肺癌转移的病变,医院最终确诊为了肺癌晚期。
临走时的父亲其实那时还很年轻,当今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对于五十多岁的年龄来说,只能算是刚步入中年,其实曾经我们奢望过得那些人生的美好生活才刚刚开始,科幻般的未来后来很多已成为了现实,有时我在想要是父亲现在还健在那该多好,看儿孙嬉戏模样,一起驾车游四方,长江边上看夕阳,大都市中酌酒香,不醉,继续书写人生故乡……
今天我希望以此文来简短的概括一下父亲的回忆录部分,很多故事的细节,父亲用他那强悍的文笔描述的淋漓尽致,给大家在观文之前做个小小的预告,顺便推荐一下父亲留给我们子孙的这部家庭小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延续父亲和我的故事,完整的诉说短暂的人生……纪念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像流星一样划过这美妙的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