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会孤独吧!
摄于苏州独墅湖畔(2020.04)孩子,我想跟你说声「抱歉」。
你的父亲注定是个无能的父亲,注定是个不能伴你一生的父亲,也不会是一个永远能够满足你需求的父亲。
然而,我的「抱歉」,注定将成就你自身,无论你的人生成功或失败,无论你日后过什么样的日子,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那份幸福与荣耀,都将属于你自己。
作为你生命的第一个引领者,我能带领你的,就是走向一条孤独的道路。
是的,我们生而孤独。
§家,由独立自主的灵魂所组成
用数学的角度来说,家存在的价值类似「加法」,增添每个成员的幸福。而不是「减法」,要每个成员都得为家里的人牺牲奉献。
法国社会史作家阿利埃斯(Philippe Ariès)在《儿童的世纪》谈到西方家庭的角色,他写道:「人们不是把家庭作为外部入侵时的避难所,而是作为一个社群的中心,一个稠密的社会生活的交汇点。」
记得不久前的春节,你的爷爷才拥有人生第一部智能型手机。他茫然的看着屏幕,尝试触屏的使用方式,摸索该如何下载APP。对于现在学龄前儿童,十分熟悉的人机互动,年逾六十的老人,却显得比儿童稚嫩。
他曾经是全家人的天,但岁月使得他从天上的位置落地。这不是他衰弱了,只是他老了,逐渐跟不上社会变化的速度。
病痛、衰老,乃至于走向死亡,这就是你我都将经历的人生。
有那么一天,我也将和你的爷爷一样,需要年轻人的指引,正如我当初指引你。
请不要感到有压力,这些指引并不会影响你的生活。我只是想告诉你,父母不可能永远强大,如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所言:没有人能满足另一个人的一切需求,除了上帝。
我们能够为你建立的,不是一个永恒的避难所,我有天会老,会比你更弱,那时我们反过来需要别人的保护。
在西方家庭的概念中,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要离家。正如希腊先哲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概念,孩子是国家的孩子,是全民的孩子。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一对相爱的男女,向未知的生命提出邀请,而不是制造属于自己的产品。
父母的角色是新生命的推手,哺育孩子长大,目送他们离家,而不是将他们视为财产。
相较于西方的家庭,中国的家庭倒是像极避难所,而不是一个社群的中心,也不是社会生活的交汇点。父母经常想要代替孩子,作为对外社交的把关者。
从正面的角度看,这是避免孩子遭受外界的伤害。
从负面的角度看,这是父母在用他们的意志,试图控制孩子的言行举止,好符合他们个人的期待。
这是个人烦恼的开始,也是家庭冲突的开始。因为在充满权威与强制的环境中,我们很难感受到爱。
这听起来很奇怪,父母不正是因为爱孩子,才要成为他的城堡,成为他的武士,付出一切去为为他遮风挡雨,为什么我们会感受不到爱?
§爱,使每个人做自己
如心理学家弗洛姆(Erich Fromm)在《逃避自由》中所说:「爱不是把自我完全消解在另一个人中的那种爱,也不是拥有另一个人的那种爱,而是在保存个人自我的基础上,与他人融为一体的爱。」
当我们过份的专注于牺牲,我们的爱更多的是为了我们自己,而不是为了他人。为了永恒的在孩子心中占有一席之地,让孩子随时处在一种愧疚之中,一边无微不至的照看孩子,一边对孩子表示:「看!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
在弗洛姆看来,这不是爱,而是操纵。因为两个人都没有真正的在爱中拥有自我,而是在爱中将自我抛弃。
想想社会上,为什么有的父母一把年纪还要给孩子准备首付,孩子结婚又忍不住干涉他们的生活,一边说要帮忙带孩子,却又干涉孩子。
明明可以颐养天年,却让自己持续陷入辛劳的困境,可嘴巴说辛苦,心里却又拒绝让自己休息。这看起来像是为孩子付出一切,实际上却是用自己的付出在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以及道德绑架。
所以真正的爱,并非放弃自我,而是首先建立于自爱。我们懂得爱惜自己,进而尊重他人。
唯有当我们都能用最真实的自我,徜徉于关系中,我们才能自由自在的享受爱,接纳爱。在爱中做加法,让幸福越来越大;而不是减法,为了维系关系而压抑自我。
§孤独:父与子、我与你
成长,是实现自我的代名词,而自我注定带有孤独的成份。
学会孤独,是一生的功课。是你的功课,也是我的功课。
我能给你做的,就像为你建立的小小的图书馆。
房间靠墙的书架,那座图书馆有你需要的一切。
在你还不大会说话的时候,我给你读故事。在你逐渐会说话、走路的时候,我们一起阅读绘本。刚开始我说你听,到后来你会指着绘本的图片,问我各种问题,关注我没关注的细节,然后你开始说自己的故事。
逐渐地,你开始想要选择自己的读物,在你的小图书馆探究属于你的生命谜题。我站在房门外,偶尔望着你认真阅读的身影。
那些时刻,我因你的成长而喜悦;那些时刻,又因你终有一天要离开,而内心苦涩。
但我得学会尊重你,目送你,做你的后盾,过好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舍不得放手,以至于无法让你在家庭中感受到压力,以至于你的人无法活出自己的幸福。
唯有放手,你我方能得到解脱。我不再插手你的生命,好似那是我的生命;你做的每个决定不会有全家人的重压,所以你可以更轻松的奋力奔跑。
§结语
孩子,请接受我的抱歉:「学会孤独吧!」
这声抱歉,对你,也是对我。
好让我们每次相聚,都能轻松的互相拥抱,带着微笑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