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那么容易的成功
每周三晚我们公司有为员工租赁的羽毛球场地,感兴趣的都可以去打球。
年前我花痴迷上了林丹,受他帅气的打球姿势的诱惑和周边同事的怂恿,一口气买下了球拍、球鞋还有运动装(我承认我是装备控)。当时,作为零基础的我兴致勃勃地去打球,到了现场,一个个看似路人甲的同事,在球场上却都挥洒自如:一个个舞动的球拍,走步、挥臂、击球,一气呵成。我赞叹不已,自信心爆棚:马拉松我都跑下来了,打个球还不容易么。
热身完后到我上场,结果几个球下来,我发现——我几乎打不到球!当时是双打,我作为超级菜鸟,拖累小伙伴连输两局。羞愧不已的我发现:我根本没有资格和他们打球。同时暗下决心:我一定要3个月后逆袭!
然而,现实不是电影,我只是下了下决心,真正到打球的周三晚,或者偶尔出差了,或者偶尔身体不舒服了,我真正没去几次。而且每次去打球,虽然我都要拜好几个老师,回到家之后,那些动作细节很快就忘记了。脑海中唯一清晰的就是,打完球的第二天清晨刷牙的时候,我整个右臂都是颤抖的。除此之外,对于运动的姿势、打球的姿势,或者走位的方式,没有任何印象。
我安慰自己:我毕竟是初学者,我得慢慢来,我要给自己时间,我不跟这些大牛们,我要跟自己比。
就这样从初次打球到现在已经快半年。说到技巧,每次打球我都会有一点点进步,但是当下一次去打球的时候,由于隔的时间有些长远,我发现我之前学习到的动作或者是技术技巧,都被遗忘的差不多。前几天打球,场地7点钟开始,我在公司不紧不慢地收拾好,吃点东西、换完衣服,真正开始打球的时候已经8点。场地9点闭馆,我只有一个小时。前半个小时我都是在熟悉动作,后半个小时我才真正开始进入学习的状态。结果可想而知,屡次被虐,败兴而归。
在场教我打球的是位大哥杨老师,还有另外一个小伙伴。打完球后,杨老师请我们吃饭。餐馆里,我默默地在一旁吃着拉面,默哀被我打残的几个羽毛球,杨老师开始跟小伙伴讲他们学习的过程。想当初开始学打球的时候,杨老师自己一遍一遍的反复看视频。每次打球前都要重温一下视频,然后细细研究那些动作,真的精彩地方还要做一下笔记。
我很惊讶:OMG,都什么年代了,这是打球,又不是学课本知识,哪里需要做这些东西?还做笔记?杨老师却很严肃,认真地告诉我:自己学,不管是学什么,包括学游泳,以及将来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开的游艇,自己都会很认真的去研究一些相关的教学视频。毕竟是自学,没有去请专业的教练,那么,自学的时候就要对自己有一个东西作为标榜。我很惊讶,而旁边的小伙伴也“英雄所见略同”般的神情点点头:“诶,我也是是这样子的”。
我真的惊呆了。
杨老师又感慨道:“我自学打球已经6年了,才到到现在这个水平,更何况你,还不到半年,还是要坚持啊,加油吧姑娘。”
是啊,更何况我,这不到半年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点点投入或者坚持都没有。
我瞬间联想到我所做成的和没有做成的事情。自己感觉小有成绩的跑步,那也是经过我自己真的认真去研究和坚持的,再加上从小有校队训练的基础,这么多年的时间慢慢累积,水到渠成。想想这么多年,我真正能拿得出手的,除了跑步,别无其他。更多的都是些半吊子的事情,比如说羽毛球,比如说大学时候的乒乓球,比如说大一时候学过的一个月的毛笔字,又比如说现在在做的写作。也许写一篇热门文章不难,抓住热点,辅助些鸡汤,借助靠谱的平台推广就成了。但是如果真的想要在自己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那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你要有足够的输入,见多识广,然后经过自我分析理解,最后才能有一点点输出。
正如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说过的: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那些大咖如与AlphaGo抗战的李世石、大魔王张怡宁。看看他们的事迹。成功,没有这么容易的。
而我,作为一个半吊子,我只能说,自己真的是有很多很多的不足,而且自己真的是把很多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没有那么容易成功的事情,那些我们看到的成就,真的是不知道他们花了多少的时间和努力去做。这些背后的故事,正是值得敬佩的地方。
最难的是坚持,没有那么容易的成功。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