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 Ruder中文也可以——突破文字造型与编排汉字视觉经验
这本书的作者是王培恩,一个设计系的女大学生,因研究了西方设计必读的Emil Runder的著作《Typography》,发现没有中文译本和实例(书中说没有台湾译本),所以翻译了这本书,并配上了汉字的实例。
艾米尔·鲁德,是瑞士的版式设计师和图形设计师,1967年出版了《Typography》,从运用字体来探索设计,掌握形式与功能的最佳平衡,有效的驾驭版面,不受到既有格式的限制,反应身处的时代与技术。文字排版虽然跟平面设计有一些共通性及联动关系,但是无论是设计方法或是应用制作上都相对更为自由且具有弹性。
排版的九通则,以汉字作视觉实验:
1.形式与功能;文字编排最基本的概念建立在两个最重要的原则;一方面要具备传达资讯的“功能”,同时也希望在视觉形式上求表现。
2.空间与负空间;“留白”在设计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艾米尔·鲁德将字形比喻成建筑,像是墙面的“实体”构建出的居住“空间”,两者互相影响,形成一种虚与实的关系。设计师需要观察到虚实之间消长与平衡感。
负空间的原则:汉字的构成笔画有简有繁,在空间考量方面比拉丁字更是复杂,最主要的难度是在一个字元单位中,以“不完全相等”的内白空间分配来弥补人眼的视错觉,以达到“偏见”后的均衡感与稳定性。
3.编排原则;设计师面对大量文字时,可以利用许多方式将资讯切割成较小的区块以方便读者浏览,或者是制造出清晰的层级,有利于消化资讯。
4.点线面:文字的基本单位就如同一个“点”,是一切构成的开始,当“点”有方向性的移动延伸后成了“线”,“线”在延伸成了“面”,更多“面”则形成了“体”。
5.对比:“缺乏对比的设计等于死了一样”(Without contrast,you are dead),缺乏对比的画面通常是呆滞、乏味的。作为编排设计师,一方面将“生”的材料分类整理,成为清晰、容易消化的“菜色”以外,还要让视觉可口,吸引人。怎么样做到将资讯很好的呈现,刺激读者产生好奇心与兴趣,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对比。对比的策略:粗/细、明/暗、线/面、垂直/水平、重力感/静止性、大/小…
6.灰度:灰度是指字元的“点”集合到一定数量,构成的“面”之后,所形成的不同深浅的明亮感,从极淡到极深都有可能。
灰度原则:字级与字重不变,以不同的行距改变灰度,由疏到密排列所产生的灰阶;字级和行距不变,以不同字重呈现灰度变化,由细到粗排列所产生的灰阶;字重不变,以渐强的字级搭配减弱的行距改变灰度,产生渐层的灰阶的灰阶变化。
7.形意合一;文字编排是为了传情达意,在视觉形式上要能与文字的意涵连贯,在排版编排配置上需要融入内容情节。可以以汉字的象形结构来发挥,无论是直接将基本单位的形态转换为圆形,或者是透过编排与文字的意涵合而为一,都能够有效的提高沟通效率,同时能令人惊喜,甚至增添幽默感。
8.韵律;后现代的极简主义利用重复的基本符号与形式来表达意识形态,可见律动的存在也对我们的视觉感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在阅读的文字字形与编排之中,也不乏很多这种表现。
韵律原则:字距、行距的远近,行的不同长短、字级大小的变化、页面中的段落、栏宽、栏间距及周边留白空间的相互关系,都存在着韵律。
9.动线:艾米尔·鲁德以基本几何元素来表现速度和动线。
表现形式:字重的编排、字体的编排、还可以将文字依序揭露、重复、旋转、改变位置、收放疏密度、做各种角度的变化…从简单到复杂的编排构成,都能充分的表现速度与进程。
这本书是由设计师王蓓引用二十世纪国际主义的设计先驱艾米尔·鲁德的重要著作《Typography》其中的设计理念与编排应用,转换成了有趣的汉字实践的9项原则,让应用汉字的设计师有机会瞭望国际主义的设计理念。
本书引导设计者更深层细微地认识视觉,渗透“理性”与“感性”思考的平衡,并且与当代技术的发展密切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