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调频谷穗文刊原创来自生活

访林文月上海旧居记——苍鹰絮语(428)

2024-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孤寂的苍鹰

林文月生于上海,祖籍台湾彰化,台湾著名学者、散文家、翻译家。母亲连夏甸是连横的长女,林文月是连震东的外甥女,连战的表姐。

林文月1933年出生在当时上海江湾路540号,她曾有篇文章《上海旧居》,专门介绍了上海旧居,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往日时光流逝而带来的感慨与不舍。

2015年春节前后,林文月在北加州湾区接受了明凤英的采访。在采访中,林文月激动地回忆了在上海的生活,并说曾写过一篇题为“江湾路忆往”的文章,我在她的散文集《午后书房》见到一篇《上海故宅》,是她写江湾路540号旧宅的。昨天中午在虹口龙之梦吃好午饭,就去不远的林文月旧居看了看。

出虹口龙之梦东边门左转直走,与中山北路并行的就是西江湾路。走了不过300多米,就到了现在是西江湾路540号的林文月旧居了。

因中山北路和轨道3号线的关系,西江湾路很窄,正面拍这座两层楼的房子,因为路边绿化带阻隔也无法实现,只能左右侧面拍了两张楼房的全景。

楼房外面刚刚粉刷过,土黄色的外墙让人感觉眼前一亮。1981年在朋友给林文月拍的照片中,那水泥墙是灰扑扑的。她文提到的门前编成图案的竹篱笆围成的院子更是早已消失不见了。大门的左上方有一牌子,上书“虹口足球场交通枢纽区域综合协调与管理办公室”字样,看来这里已是单位用房了。

拍了几张照片,在房前徘徊了一会儿,正准备离开时,紧闭的大门开了,从屋里走出三个装修工人模样的人来。我忙走到门口往屋里张望,原来里面正在装修。我说进去看看,就往屋里走去,装修工人看看我并没有阻拦的意思,我也就大大方方地走进了屋内。

正对着门到底是厨房,稍左边是楼梯。大致的布局是左边卫生间,右边房间,而右边由中间一堵墙分为左右两个大房间。楼上也基本上是这样的。也许是办公室的原因吧,林文月所描述的各个房间及饭厅、客厅,基本上都被打通了,二楼那个穹形的小阳台可能还保持过去原样吧,那及胸的花纹铁栏杆,正如林文月描述的那样,一点儿也没变。林文月小时候最喜欢坐在阳台上,看小火车定时从马路中央开往江湾方向。如今小火车早已没有,轨道3号线倒凌空在高架桥上驶过。林文月常看斜对面进出虹口游泳池的人群,如今的虹口游泳池还在,只是门口不再见进出的人群。站在阳台上的我,顿时有种莫名恍惚的感觉,岁月的流逝,总是在不经意间。当你猛然发现时,早已是物是人非了。

正当我沉思的时候,一个貌似装修小头头的人走到我眼前,警觉地问我为何拍照。我告诉他这里曾是一位著名作家的旧居,他一脸的惊讶,说他们家有没有什么房产证之类的,他们为什么不来讨要房子,这房子可值钱了等等。我只是笑笑,也无法应对。

林文月于2023年5月26日去世,一切身外之物又有什么用呢,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她出生的房屋又一次进行大规模装修,留在旧居的林文月过去生活的痕迹也会越来越少。时光荏苒,岁月无情,以后还会有人来探访她的旧居吗?怀着复杂的心情,我走出了西江湾路540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