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心理教育

孩子咬指甲的心理分析

2018-06-21  本文已影响69人  吴蕾生命智慧

最近我的儿童情商课的学员中,同时有二个家长同时咨询到同一个问题:关于孩子咬指甲。其实这不属于儿童情商的范畴,而是属于儿童心理学的范畴。我特地去请教了我同行业的朋友和老师,我把交流的信息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其他有同样问题的家长有帮助。

家长咨询内容:

案例一:我的孩子最近总是情不自禁咬东西,衣袖,衣领,笔头,可以咬湿一大片,从三年级开始的,而且基本上是在课堂上咬,在家里很少咬。

案例二:我的儿子8岁,现在咬指甲的行为已经有段时间了,虽然我知道这多少跟他缺乏安全感,以及负面情绪没法排解有关,但我还是有些焦虑,怎样对待好呢?

▊1、咬指甲行为出现的常见原因:

• 不管年纪大小,咬手指都是无意识的焦虑,内心深处有很深的焦虑;

• 一个孩子常常被指责,被挑剔,被完美主义,很少有人夸他,都是在挑他的毛病,压抑他情绪,不让他反抗。

• 有一些孩子是很多时间都对他很好了,为什么还有这些行为呢?可能是在他小的时候曾经被糟糕的对待过。

因为指甲是我们浑身上下比较硬的东西,可以做为武器,可是这个武器我很想攻击别人,我又不能攻击,所以我又很害怕攻击别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就把这个武器咬掉,这个是心理学家给出的潜意识的解释

▊2、解决方案:

• 给予更多的拥抱和欣赏,夸奖,更多地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孩子的行为就会慢慢消失。

• 如果是过往的创伤进入潜意识,会需要把事件拿出来修复。

• 需要跟孩子深深地道歉与合解,并且,不再挑剔指责,多拥抱,包容,接纳,欣赏。

• 有空多与孩子玩枕头大战,把攻击怒气释放。

▊3、相关文章参考(作者:武志红):妈妈是最好的心理医生

我的自我觉醒之路课程上,一位学员分享说,她看了我这篇文章后,自己试着去治疗近6岁儿子的吸手指和咬指甲的行为(比我文章中的例子稍轻一些,只是咬秃,没咬出血)。

她对儿子说,以前你打妈妈妈妈会惩罚你,这样错了,你现在打打妈妈,妈妈不会惩罚你。儿子的眼睛亮了,用很大力气打了她,很疼。

第二天,她又这样做,儿子还是打了她,但力道轻了。

第三天,儿子已没有了打妈妈的兴趣。

后来,他没有了咬指甲的行为。

她讲这个故事一开始,我有些不安,因为,我一直觉得妈妈和孩子的关系重在平衡,妈妈不必因为孩子而过度失去自己,主动要孩子打自己,就对自己太不公平了。但听她讲了整个故事后,我很感动。

只是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我不做评判了。

L是我的一位来访者,最初,她来找我,是因为她的女儿姗姗不能去上幼儿园,只要去,她就会生病,有时会病得很厉害。

为什么非要上幼儿园呢?那时,我反问她,你是否理解女儿生病的意义呢?

L其实明白,女儿一上幼儿园就生病,含义很简单,就是不想去上学。

但为什么不想去呢?经过探讨,她最后理解,是女儿很缺乏安全感,很害怕与妈妈分离。

理解到这一步后,她决定,干脆不送女儿去幼儿园了,就在家里待着吧,这一段时间,她要好好陪陪女儿。以前,她从来没有认真陪女儿的概念,她是一个工作狂,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了。

这一段时间不长,也就半年,半年后的现在,姗姗就该读小学了。

【妈妈对不起你】

这次,姗姗还是有点不愿意去学校,但L对女儿说,这次不一样,你一定要读下去,虽然妈妈尊重你的各种感受,也愿意去倾听了解你。

姗姗坚持读了下去,但两个星期后,L发现了问题,她看到,女儿原来好端端的指甲,全被咬没了,不光凸出来的指甲被咬掉了,甚至还咬到了与肉相连的部分指甲,而且有几个手指还流了血。

看到这些,L非常焦虑,尤其是看到女儿在家咬手指时,她会焦躁到极点。

终于,有一个晚上,在女儿做完作业后,她对女儿说,跟妈妈到卧室来,妈妈有些事情想和你谈。

到卧室后,姗姗有点紧张地问,是不是我做作业太慢,妈妈生气了。

L说,不是,不关作业的事,是另外的事,并且,妈妈是攒了很多勇气才决定和你说的。

说完这些话后,L还补充说,妈妈要说的事,你可能会很不舒服。

姗姗没有吱声,但她看着妈妈的眼睛,有点严肃,也有些期待。

L问女儿,你看隔壁家的小Baby,她还不到一岁大,她有时候会抓大人的头发,咬大人的胳膊,你也挨过这些,你是怎么做的,大人们又是怎么做的?

姗姗想了想说,她很小喔,不懂什么,我们都不和她计较的,只是将她的手或嘴巴挡开,然后很耐心地对她说,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会疼的。

是的,L说,她这样做时,我们都很有耐心,可是你是一个小Baby时,没有这样的运气。

说到这儿,L的眼泪流了下来。她接着说,你这么大的时候,也会对妈妈这样做,可是妈妈没有耐心,妈妈会打你,训斥你,有时会把你打得很疼。

听到这些话,姗姗沉默了,一会儿,眼睛红了起来,有泪水流下来,她带着哭腔质问妈妈,你这样对一个小Baby?!

是,妈妈是这样做的,L说,对不起,这样的事情,妈妈说了,你也许会难过,可妈妈觉得,得让你知道,你被妈妈这样对待过,妈妈错了,对不起。

姗姗再没多说一句话,她只是抽泣,看得出,她非常难过。

但后来,她再没咬她的指甲,又过了一个多星期后,L看到,女儿10个手指上重新长出了整齐的指甲。

L对我说,她在我一篇文章上看过,说咬指甲是在压抑自己的攻击性。指甲和牙齿,是我们身体表层最尖锐的东西,尤其对孩子而言,它们是最有力的攻击与防御的武器,但是,假若孩子们发现,如果他们的攻击甚至防御,都会带来更严重的惩罚,那么他们就会去压抑自己的愤怒,把指甲咬到即是这样的含义。

我这篇文章,L当时看过就忘掉了,只是在看女儿光秃秃的指头时,她一下子想起了这个观点,也几乎同时想起女儿小时候自己是如何惩罚她的各种攻击行为的,那一刻,她无比愧疚。

不过,她对女儿说“对不起”,完全没有要女儿原谅的意思,她只是在表达愧疚,甚至,她心里还想对女儿说,不必原谅妈妈,这不必原谅。

很有意思的是,姗姗也完全没有原谅的意思,她当时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并没有像大人一样说“没关系”“我原谅你”等话语。

讲这件事的过程中,L很难过,眼泪唰唰地流下来,但我觉得很感动也很舒服,有一种感叹——这真美。这让我想起,生命中有一些时刻,当我聆听到一个人全然真诚、不带一点修饰地讲自己的感受时,无论那感受是什么,也无论那事件是什么,都是非常美的。

这就是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所说的原生感觉与派生感觉的区别。原生感觉,即事件发生时那最初产生的感受,而派生感觉,即是为了逃避原生感觉而发展出的种种感受。

譬如在这一事件中,L的原生感觉主要是愧疚。当她讲给我听时,一旦掺杂了一些目的,譬如担心我谴责她,或希望我同情她,那她就会修饰她的感受,好达到这些目的,而这些修饰出来的感受即是派生感觉。

同样的道理,假若她讲给女儿听时,先有了希望女儿原谅她的目的,那么她也会因为这个目的而自觉不自觉地修饰她的感受,那这也是派生感觉。

有了派生感觉的参与,事情就会显得不那么自然,而如果纯然是表露原生感觉的话,那就会无比流畅。作为听者,我会被深深打动,而作为当事人,L和女儿都会自然得到很好的疗愈。

结果也显示了这一点,姗姗再也不咬指甲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