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好心办了坏事,这位妈妈的做法要不得!
当孩子好心办了坏事,这位妈妈的做法要不得!
早上去一家面馆吃早餐,吃饭的时候面馆人挺多的,几乎是一桌走了一桌又接上。
店里有个小男孩,应该是老板家的孩子,看着也就是3、4岁的样子。
起先他一直一个人在旁边的沙发上安静的玩着玩具。后来看到一桌客人走后,他就将餐桌上客人用完的大碗端了起来,想送到厨房。
孩子的力气毕竟很小,刚走没几步,一个趔趄,碗掉在了地上,汤汁洒了一地。孩子估计也受了惊,看着地上的碗愣在了原地。
结果老板娘出来,不由分说,照着孩子屁股就打了两巴掌。打完还大声训斥孩子“谁让你端的,你真是闲的!没事给我找事!滚一边去!”
后来孩子眼泪汪汪、胆怯的退到了一边,还时不时的抬头,看看收拾卫生的妈妈,真是太让人心疼了。
@云音心理 家长的忙碌不应成为简单粗暴教育孩子的理由。
面馆的这位妈妈不仅没有关注到孩子害怕的情绪,更没有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只看到了一个闯祸的孩子。
长此以往,我们可以想象孩子的内心是怎样的:“我做什么都是错的” “我什么都做不好” “我做错事一定会遭到妈妈的惩罚,所以犯了错一定不能让妈妈知道”……
这些想法都会在孩子的心中扎根,让他变的自卑、敏感、撒谎、逃避、懒惰……
孩子犯了错,不要一味指责,不妨试试这三个步骤:
1.安抚情绪:比行为更重要的是情绪,任何时候记得“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比如案例中的妈妈可以将孩子抱在怀里,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害怕,很自责。没事的啊,妈妈在这里,妈妈爱你。”
2.询问动机:当孩子情绪冷静下来之后,跟孩子聊一聊“宝贝,你能给妈妈讲讲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孩子的想法跟大人是不同的,记得有次朋友的孩子在幼儿园把别的小朋友的手链从马桶冲走了。
她按照这个方式询问孩子的时候,自己都被答案惊呆了“手链脏了,我想帮她洗干净再捞上来”。
3.引导做法:告诉孩子正确的的做法比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更有效。针对孩子犯错的行为,告诉孩子当下次遇到类似事情的正确处理方法。
比如当孩子因为没有及时系鞋带而摔倒时,不如教给孩子怎样正确的记鞋带。
总之,人人都会犯错,孩子这个犯错的行为并不能说明孩子是一个坏孩子。“就事论事”不要“就事论人”,愿我们都能心平气和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长!
【云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个专注心理健康教学的女子。倾听心声,解读心灵,欢迎关注@云音心理 ,跟我一起看人生百态,解万千愁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