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被父母贬损、辱骂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呢

2023-09-04  本文已影响0人  静婉凝雪

曾有研究指出,中国有67.1%的父母曾在情感上虐待过孩子,贬损、羞辱就是最普遍的表现之一。有很多父母最爱对孩子说类似的话:“这么大了还哭,真是太丢人了!”“什么也做不好,你就是个笨蛋!”“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废物!”“你怎么不去死!”……可悲的是,这样对孩子进行贬损、辱骂的父母并不在少数。

更可悲的是,有很多父母自己文化水平并不高,认知更可怜:在他们可怜的认知下,认为自己的孩子可以随意打骂、指责,自己的孩子犯了错或是表现不好,可以让自己尽情打压和羞辱。可是这些父母忘了孩子也有他的自尊、也有羞耻心,且比大人更强烈。那些贬损、辱骂一句句进入孩子的耳朵,最后在那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一道道伤疤,而且孩子年龄还小,心理承受能力没有那么强大,几乎很难平衡那些伤疤。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曾说过那样,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换句话说,那些从小被父母贬损、辱骂的孩子尊严扫地,难以以自信积极的面对自己、人或事。或许他们只能在恨中长大,然后走向两个极端:一是消极、懦弱,用恨来伤害自己:一是偏执、无情,用恨来伤害他人。

曾经看到过两则令人心痛的新闻。第一则新闻:一位父亲性格暴戾、无知,常常拿孩子当出气筒更是每天辱骂十多岁的儿子,说他“孬”“没用”“废物”,一天他在外工作不顺利回家又又开始肆无忌惮的辱骂,对孩子说:“有种的话,你就别活了!”从这跳下去吧,他以为孩子会继继续忍耐,结果孩子毫不犹豫的从十四楼跳了下去,就这样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死在了父母的辱骂之下。

第二两则新闻:一位女孩长期遭受母亲的谩骂、侮辱,即便成年后仍是如此。她性格软弱、忍耐,以为结婚之后便可以逃离伤害。可没想到母亲的语言暴力犹如梦魇一般让她难以逃离,结婚后还把这些羞辱性语言用在自己的女儿身上。她最后陷入了恐惧和偏执,竟然亲手杀害了最亲爱的女儿。因为在她看来,这才是拯救自己的女儿,才能避免女儿遭受母亲的伤害,重蹈自己的覆辙。这样的悲剧还有很多,这不得不说是作为父母的悲哀。

父母们,如果你爱孩子,那就好好和孩子说话,千万不要随意贬损和辱骂他们,换一种另沟通方式,即便是孩子存在缺陷,会是犯了错,也尽量多用肯定、鼓励、赞扬的语言,如此一来,孩子的成长才是健康的、良好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