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知识铺子国学与传统文化

【半调文化·笠翁对韵】(1)穿越三百年的“儿童读物”

2019-07-07  本文已影响1人  缇汀
半调文化

对于今人来讲,提起《笠翁对韵》似乎有些陌生,这本三百多年前的儿童读物,隔着时空仍然绽放光芒。
其实,在很多幼小教材、儿童读物中都可以见到《笠翁对韵》的影子,比如儿歌、童谣、诗词作品等等。这也是《知识铺子》特地拿出来讲一讲的初衷。

穿越三百年的“儿童读物”

我们先从它的作者“笠翁”说起。

被科举抛弃的艺术家

中国古代文人讲求游历山水、寄情于诗,但到了明清时期,社会动荡,很多文人不得不被生存怕累,很难有充足的经济基础去支持游山玩水了,所谓的“行万里路”的确成了梦想。

但有一个人不同。

“笠翁”是谁?

“笠翁”二字,一看便知,只是“号”,换作现代,也可以理解为绰号。提到“笠”字,会很容易联想到斗笠。

没错,就是斗笠!这位笠翁自嘲为“识字农”。虽然他本人极少出现在田间地头,但在他的作品中时常可见“山妻”二字。可见,这是对夫人的昵称,却暴露出了他家中的一些境况——村野之家,家资平平。

而“翁”字总是给人一种白发老人的沧桑感。史料记载笠翁生于明万历晚期,但中年以后经历了明亡清立,直到清顺治年间在金陵开设书铺,结交达官贵人和文坛名流才逐渐有了名气,可以说“大器晚成”。想来,自号“笠翁”时,已近晚年,故而有此之名。

史料中关于这位才子是这样记载的: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府兰溪县夏李村人,生于南直隶雉皋(今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

从史料中可以推算,李渔69岁寿终。要知道,在男性平均寿命才45岁的清朝,这确实算高龄了,称得起“翁”字。所以,称其“翁”字还有一重尊重之意。

东方莎士比亚

上天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必定会打开一扇窗。笠翁一生无缘科举,屡试不第,甚至连秀才的功名也没有,一度只得回乡种田,所以他日后自嘲为“识字农”。但他在艺术方面的天赋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

他曾在家中开设戏班,并带领戏班到各地演出,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和现场表演经验,这些在实践中萃取的艺术精华,帮助他构建起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使其在戏曲艺术方面一生著述丰富,被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东方莎士比亚”。

其中最为著名的戏曲论著是《闲情偶寄》词曲部,对戏曲创作的“结构、词采、音律、宾自、科译、格局”六大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成为后世戏曲创作的教科书;又以“选剧、变调、授曲、教自、脱套”五个方面对戏曲表演进行了详细论述,为戏曲表演教学及文化传承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这部书中还就当时社会的饮食、营造、园艺等方面展开了叙述,对戏曲舞台设计、戏曲表演与创作起到了启发作用。

有了这样一部神奇著作为垫底,相信很多家长朋友对《笠翁对韵》这部书充满了期待。

  • 到底这样一部千言作品为何能够流传三百多年?
  • 一位连乡试都末考中之人所写的著述,为何成为清代以后儿童的开蒙之书?
  • 这部书中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
    《知识铺子·半调文化》专栏将通多篇连载详细讲解《笠翁对韵》这部书。

当然,更让人着迷的是笠翁本人的故事——

伟大的戏曲家身上往往藏有丰富的故事,否则不会写出那些经典的桥段。如同莎士比亚的戏剧人生一样, 笠翁一生际遇坎坷:


《笠翁对韵》怎么读?

《笠翁对韵》这部书到底该怎么读?
关于笠翁的简短介绍,已在前面叙述,更多故事也另有章节更新。在此,则重点说一说“对韵”是怎么回事?

对的是什么“韵”?

对韵,实际上就是押韵,也作压韵。这样一说便容易多了,也就是指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者保持平仄一致,以使吟诵起来铿锵和谐。在诗词歌赋中经常见到这种现象。即使现代流行歌曲中,仔细品读歌词,也会发现这种情况。

押韵,实际上是指在诗词歌赋创作时,将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而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

1. 押韵有很多规则: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比如: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首、二、四句押韵。也可以只是二、四句押韵,此类诗词作品很多,在此不作赘述。

2.押韵也有很多禁忌:

(1)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

可见,掌握押韵不仅对古人学习诗词歌赋大有裨益,对今人赏析歌词、现代诗,甚至进行创作,也同样有益。

“东”、“冬”为何不同韵部?

《笠翁对韵》中所对的“韵”是《平水韵》,这是是由其刊行者刘渊原籍为江北平水(今山西临汾)而得名。

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是更早的206韵的《广韵》的一种略本。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出韵、错用。

到了笠翁所处的清代,《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并由此定型流传至今。

《平水韵》分为:
上平声15部,如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
下平声15部,如一先、二萧、三肴、四豪……等;
上声29部,如一董、二肿、三讲、四纸……等;
去声30部,如一送、二宋、三绛、四寘……等;
入声17部,如一屋、二沃、三觉、四质……等
《笠翁对韵》正是依照《平水韵》上平声15部和下平声15部创作编撰的。

由于《平水韵》年代久远,加之古今读音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今人所用的《中华新韵》(依普通话发音而定),“东”和“冬”应各为一个韵部,但在《平水韵》中却分为两个韵部。

当然,对韵不仅讲究韵部对应,还讲究字义相对呼应,才算对仗工整。而《笠翁对韵》一一列出了基本对仗法则,接下来篇章,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解析其中的奥秘吧!

【知识铺子·半调文化】仅对文化知识只做简单介绍、初步涉猎,如有想深入了解的朋友,请另读专业性书籍,敬请关注:

【知识铺子·半调文化】专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