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言,梨园行中的白莲花
2019-04-07 本文已影响12人
煜熺品红楼
以玉为骨,以月为魂,以花为情,以珠光宝气为精神。----《品花宝鉴》
琴言,又是一位佳人,同样出自《品花宝鉴》。琴言幼时极其聪明,父母爱之如宝,六岁认字读书,十三岁遍读全书。但是父亲在他六岁时去世,家道中落,被叔叔婶婶变卖到梨园行作小旦。
在那个年代,伶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甚至还要作为相公去陪酒。
琴言饱读诗书,又性复高洁,有山鸡舞境、丹凤栖梧之志。要是父亲没有突然去世,那琴言便是可以走上仕途的。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一旦进了梨园行,那就是下九流,不仅自己永远走不上仕途,就连自己的后代也要苟活于世,受人欺辱。
高洁的琴言哪能受的了这种委屈,几次寻死,都被搭救,
既然死不了,那就好好活着。、
开始和师傅学习昆曲和乱弹(就是京剧的前身),再加上长得本就貌美,又精通音律,遂在梨园行中脱颖而出,被师傅挑选,待到京城当做名伶来培养。
在那个年代,要说唱戏的不陪酒是不可能的。
琴言也不能避免。
他很聪明,知道什么人该交什么人不该交,碰到高雅的君子,琴言就上前主动搭话,琴言饱读诗书,学问之高让那些士大夫都连连赞叹。要是碰到那些龌龊、猥琐,只贪图他美貌的人,琴言就用哭来对付。
试问,谁能受得了佳人哭闹呢?
所以他这种做法不仅没有惹怒客人,反倒替他在京城弘扬了一把名声,不少百姓都知道京城来了个只卖艺不卖身的名伶。
他也因为这个,认识了不少正人君子,包括子玉。
琴言和子玉是知己之情, 在子玉的保护下,琴言倒是能安稳余生了。
南怀瑾先生说过“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练心”,要只是执着于高洁,反倒不敢在红尘中走一遭,想的太多,也就多了太多羁绊,倒不如全都放下,从头开始。
高洁虽好,但是修行才能看淡人生,才能知人生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