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巴菲特不能东施效颦

2017-08-01  本文已影响0人  三言九鼎

此文乃任俊杰先生为本人新书《跟巴菲特学习仓位管理》所作的推荐序。由于种种原因,任先生的这篇序言未能与新书一起同读者见面,深以为憾。为了弥补心中这个大大的遗憾,在征得任俊杰先生同意之后,我选择在新书上市之际将他的这篇序言以网络首发的形式分享出来。

注:任俊杰先生所作序言原文无标题,此文标题是我根据文章内容所重新拟定的。

文/任俊杰

2017年6月8日

简短说明:

• 书稿本人从头至尾进行了认真阅读;

• 本人认为作者为完成此书做了大量功课——其努力程度远在本人之上;

• 本书包含了很多其它相关专业书籍未曾涉猎的内容,包括本人曾参与写作的两本书,因此很值得一读。

巴学四问:

我们向巴菲特学习投资,自然要问到四个问题:

(一)买什么?

(二)买入价?

(三)买多少?

(四)啥时卖?

根据本人了解(不一定对),市面上的书籍谈(一)、(二)、(四)的比较多,谈(三)的比较少(甚至几乎没有)。如果把巴氏投资学比喻成一幢大厦,那么少了一道承重墙会是什么结果?

时间之窗:

本书一再强调(根据作者对巴菲特的观察):轻易不要满仓操作,也不要轻易一次性买足。这就涉及到股市投资的一个有趣话题:时间之窗。它至少包括三项观察:

1、当进行“左侧”交易时,分段买入往往有利于降低成本;

2、公司股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因以下原因而给出较好的买入机会:

A、市场的巨幅波动;

B、个股的巨幅波动;

C、投资者情绪的巨幅波动。

3、除非你一次性看得很准且股价已出现极好的买入机会,否则很多时候需要投资者先踏上一只脚,然后再随着观察的深入而逐步将轻仓改为重仓。

资金问题:

当读者思考是否要像巴菲特那样进行仓位管理时,恐怕要先自问以下几个问题:

• 用于投资的钱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 用于投资的钱是长钱(十年以上闲置)、中钱、短钱?

• 有无定期或不定期的而且是不可控的大额资金流出?

• 有无定期或不定期且是大额的资金流入?

对巴菲特有些了解的读者应当清楚:

1、巴菲特用于投资的钱大部分是别人的;

2、这些投资款不少应属于中钱(浮存金)——尽管经过努力经营可以从中沉淀出不少长钱;

3、伯克希尔有不定期的而且是被迫性地大额资金流出;

4、公司也同样有大额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资金流入(浮存金与经营现金流)。

如果我们的资金属性异于巴菲特,那么就应有不同的仓位管理,而不是东施效颦式的简单模仿。

个人问题:

在展开科学的仓位管理之前,以下问题无从回避:

• 个人的行为取向是保守,稳健、进取?

• 个人的性格偏向是勤奋还是懒惰?是平和还是急躁?

• 个人的投资素养(对公司、价格和市场的综合评估能力)是高还是低?

显然,不同的回答理应有不同的仓位管理。以我本人为例——就像本人经常在雪球上说的那样:由于个性懒惰且资金均属于长钱,因此在仓位管理上一直采取较为简单粗暴且比较进取的操作,包括:

1、股票资产占比一直较高(高于75%);

2、看准价格后往往一次性买入;

3、大多时间都是满仓持股。

可以断言,在上述已给出的诸多要素上,投资者之间定会有很多乃至巨大的差异。因此,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仓位管理模式才是真正的明智之选。

正像作者所说,搞不清楚“买多少”这个问题,巴学之路将会十分坎坷且容易误入歧途。认真阅读和学习本书的每一章内容并认真实习之,你的巴学之路将有望越走越光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