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世间百态三国史话触动心灵的伤感文字

《<资治通鉴>研读》268:汉纪(四十五)

2025-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黄河歌者


《<资治通鉴>研读》268:            汉纪(四十五)


猫步孙寿1

150年春正月甲子日,汉桓帝宣布大赦天下,改元为和平元年。

乙丑日,梁太后下诏书,还政于汉桓帝,取消监朝称制。二月甲寅日,梁太后去世。

三月,汉桓帝的车驾转到北宫。

甲午日,安葬顺烈皇后即梁太后。

汉桓帝增加梁冀食邑一万户,加上之前所封,共计三万户;封梁冀的妻子孙寿为襄城君,兼有阳翟食邑租税,每年收入达到五千万,加赏赐赤绂,相当于长公主。

孙寿善于作妖娆之态,用这些来媚惑梁冀,梁冀非常宠爱害怕孙寿。梁冀喜爱管家秦宫,让秦宫担任太仓令,能够自由出入孙寿的居室,威权大震,刺史、两千石官员在离京任职前,都要向他拜谒辞行。

梁冀和孙寿在对街修建宅第,极尽土木之工,互相夸耀豪华奢靡,金玉珍怪充积在臧室中。梁冀还大肆建成园囿,采土筑山,十里九坡,模仿东西崤山的样式,深林绝涧,像是自然形成,奇禽驯兽飞跑奔走在中间。

梁冀和孙寿一起乘坐辇车,游览观看府第,后面跟随众多倡伎,鸣钟吹管,一路吹打不停。经常夜以继日,吃喝玩乐,醉生梦死。有些宾客想要求见,必须花钱买通门卫,门卫收取的钱达到上千金。

梁冀的兔苑

梁冀还开拓很多林苑,遍及周围各县。又在河南城以西建立兔苑,横亘几十里。他写信给各县征调活的兔子,刻画兔毛作为标识,有敢侵犯的判处死刑。曾经有位西域经商的胡人,不知道这些禁忌,误杀一只兔子,此事辗转告发,受牵连而死的有十多人。梁冀的二弟曾经私下里到上党打猎,梁冀听说后派人捕捉他的宾客,一时间杀掉三十多人,没有一人生还。梁冀还在城西建立府第,容纳奸诈的亡命之徒。他经常抢掠良家女子,全部作为奴婢使唤,其数量达到几千人,命名为“自卖人”。

梁冀采纳孙寿的建议,排斥剥夺各梁氏在位的官员,对外自称为谦让,实际上是使用孙氏宗亲。他们假托名义担任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吏的共有十多人,这些人全都贪婪凶暴荒淫。他们派出自己的宾客登记各属县中的富人,然后罗织罪名,关入监狱中进行拷问,让其家中拿钱赎人,家中资财太少的被处死或者流放。

扶风的士人孙奋家中富裕,但生性吝啬,梁冀赠送他两匹马,借机索要五千万钱,孙奋只拿出三千万。梁冀大怒,马上指使郡县,指认孙奋的母亲是他家过去的奴婢,说她盗窃了自己的十斛珍珠、一千斤紫金后逃走,随后收捕传问孙奋兄弟,两人都被折磨死在狱中,他们的全部资财一亿七千多万全部没收。

梁冀派人向四方进行征调,派宾客远远出塞,交接外国,多方寻求奇异之物。在出行途中,借机搜罗歌伎侍御,派人借机行横暴之事,掳掠别人家的妇女,殴打官吏军卒,所经过的地方处处遭到怨恨。

侍御史朱穆自认为是梁冀的故吏,奏报劝谏说:“明将军的地位就像申伯一样尊贵,其位置作为群公之首,一日行善,天下归仁,终朝为恶,四海倾覆。近年来,国家和百姓都财力匮乏,并且遭受水旱蝗虫灾害。京师各官府费用支出日益增多,诏书征发的租税甚至增长了十倍。各官员自然不会产生钱财,只能从百姓身上搜刮,所以导致横征暴敛,刻意盘剥,逼迫百姓缴纳充实府库。国家赋税沉重,再加上官员暗中敛财,牧守长吏多数不是通过以德选拔推荐的,他们只知道一味索取,对百姓犹如虎狼。百姓苦于苛捐杂税,命丧在毒刑之下,有些人被逼迫无奈甚至含恨自杀。所有官吏掠夺百姓,都是假托将军的命令,于是使将军结怨于天下,官吏狠毒,哀怨之声充满道路。当年在孝顺皇帝永和末年,纲纪松弛,失掉百姓人心。四五年的时间里,全国财空户散,下面离心离德。马免等人乘机起兵,差点在荆扬之间酿成大患。幸赖顺烈皇后为政清静,内外同力,才将其征讨平定。现今百姓心中惶恐,担心局势困难超过永和年间,朝廷对内没有仁爱之心,导致百姓无法忍受,对外没有守国之策,危及长治久安。现在的将相大臣,和天子同为一体,应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现在已经处于危难之时,主孤时困,却不去体恤百姓,共克时艰呢!应当及时撤换宰守中的那些不称职者,减少宅第园池建设费用,拒绝郡国的所有奉送。对内要有自知之明,对外解除天下人困惑,让那些奸邪官吏在上面没有依托,司法监察大臣都能了解情况。法令一旦得到执行,道德就会弘扬,远近整肃,将军身处尊位,将会功绩显赫,德行光耀千秋!”

梁冀根本不予采纳。梁冀虽然在朝廷中专横,但也不断贿赂汉桓帝身边左右大臣,交结宦官,任用自己的子弟、宾客担任州郡中的要职。朱穆又奏报书信,极力劝谏,梁冀最终也不醒悟,而是回复书信反问:“经你这样一说,难道我真的一无是处了吗?”朱穆言辞恳切,梁冀并没有治罪朱穆。

梁冀派人送书信给乐安太守陈蕃,请托陈蕃为其办事。使者不敢进入陈蕃的府中,就诈称要拜谒陈蕃。陈蕃知道后大怒,命人把使者鞭笞致死,因此被贬职为修武县县令。

当时,皇子患有疾病,汉桓帝派使者到下边郡县求医问药,大将军梁冀派门客带着公文来到京兆,顺便售卖牛黄。京兆尹、南阳人延笃发下公文,收捕了这名门客,他说道:“大将军是后宫外戚,皇子有病,自然会向宫中送上药方,怎么会让使者千里来卖药求利呢?”随后下令把这名门客杀掉。梁冀非常生气,但又无话可说。有关官员秉承梁冀的意思,以延笃身体有病为由免掉其职务。

夏五月庚辰日,汉桓帝尊博园匽贵人为孝崇后,宫室叫做永乐宫,设置的太仆、少府以下官吏,都和长乐宫原来的做法相同。汉桓帝分出巨鹿九县作为孝崇后的汤沐邑。

秋七月,梓潼山崩塌。

151年春正月朔日,群臣都来朝贺,大将军梁冀带剑进入宫中。尚书、蜀郡人张陵呵斥让他出去,敕令羽林、虎贲夺下梁冀的佩剑。梁冀跪拜谢罪,张陵并不答应,马上奏报弹劾梁冀,请示交给廷尉治罪。汉桓帝诏令罚梁冀一年的俸禄赎罪,百官一时肃然。

河南尹梁不疑曾经举荐张陵为孝廉,梁不疑对张陵说道:“我当年举荐先生,正是用来自罚的。”张陵回答说:“明府不因张陵不肖,误受到明府推荐,现在再去申明这事,这是以公务报私恩啊。”梁不疑听完,面有惭愧之色。

癸酉日,汉桓帝宣布大赦天下,改元为元嘉元年。

梁不疑喜欢经书,喜待士人,梁冀因此非常痛恨,转封梁不疑为光禄勋,封自己的儿子梁胤为河南尹。梁胤这年十六岁,生得容貌丑陋,连冠带都佩戴不好,在路上行走时,没有人不笑话他。梁不疑以兄弟之间不和为耻,于是辞职回家,和弟弟梁蒙关门自守。梁冀害怕他们和宾客交结,暗中派人身穿便服守在门口,记下来往的人员。

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开始任职时,曾经拜谒过梁不疑,梁冀指使州郡中状告马融在郡中贪污,用其他罪名陷害田明,他们都被剃掉头发,受鞭打之刑后流放到朔方。马融自杀未遂,田明死在路上。

夏四月己丑日,汉桓帝微服出行,来到梁胤府中。这天刮起的大风拔倒树木,白天就如黑夜。杨秉借机上书劝谏说:

“臣听说上天不言不语,只是通过灾异谴责昭告。帝王位置至尊,出入有常规,要警戒才能前行,要在静室中休息,不是郊祭宗庙的事情,銮旗不能出动前行。所以诸侯王到大臣的家中,《春秋》中专门告诫,何况陛下穿着帝王服饰私自出游呢!这是降低了尊卑次序,弄乱了帝王威严,侍卫守着空宫,把玉玺交予嫔妃保管,一旦有非常变故发生,就会像当年任章刺杀孝宣皇帝,这对上有负先帝,对下后悔不及!”

汉桓帝并不采纳。杨秉是杨震的儿子。

京师洛阳干旱,任城、梁国发生饥荒,百姓相食。

司徒张歆被免职,汉桓帝封光禄勋吴雄为司徒。

北匈奴呼衍王进犯伊吾,击败伊吾司马毛恺,接着进攻伊吾屯城。汉桓帝诏令敦煌太守马达率兵救援,军兵到达蒲类海时,呼衍王退走。

秋七月,武陵蛮夷造反。

冬十月,司空胡广辞职退休。

十一月辛巳日,京师洛阳发生地震。汉桓帝诏令涿郡举荐崔寔,征召到公车府中。他称身体有病,没有参加对策,他退而谈论当世应施行的事情,名叫《政论》。

其辞中写道:“大凡天下之所以衰落,经常是因为君主国家承平日久,风俗逐渐凋敝却不醒悟,政治逐步衰败却不知道改革,习惯于乱局,对祸患熟视无睹。有的则沉浸在嗜好淫欲中不能自拔,荒废国政;有的耳目被身旁左右蒙蔽堵塞,不了解真假;有的在国家前进的十字路口犹豫不决,不知道到底何去何从;有的宠幸身边奸臣,朝廷大臣尸位素食;有的疏远忠诚大臣,无视忠言劝谏。这些都导致上面王纲废弛,下面仁人智士郁闷愤怒,真是悲哀啊!自从汉朝建立以来,一共三百五十多年了。政令松弛,上下懈怠,风俗凋敝,人人作假,百姓哀怨,人们都在思考如何复兴国家中兴来进行补救。要发现起用具备济时拯世之术的贤士,只不过弥补残缺,支撑将倾的大厦,根据实际情况挽救,只要措施得当,就不难使天下安定。圣人治国理政因时制宜,其步骤各有差别,方式方法都不相同。都不是强人所难,背离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玩弄那些华而不实的虚假改革。大概孔子在回答叶公时,说施政关键在于招纳贤才;在回答鲁哀公时,则说施政之要在于用人;在回答齐景公时,又说施政之道在于节俭。这并非是施政措施有根本不同,而是他们各自面临急做的事情不一样。庸俗之人拘泥于古代记录,不懂得通达权变,只听信奇特的见闻,忽略眼前现实,怎么值得讨论国家呢!所以说事的,虽然听起来非常符合至圣之德,但根本行不通。那些顽固士人对现实的情况根本不了解,只习惯于走老路行事,不知道怎样应对现实问题,怎么谈得上开创崭新局面呢?他们只是因循守旧,按照老章程办事罢了。那些官位显达者,有的只注重夸耀自己,妒嫉别人的才能,因为良策不由自己提出,就舞文弄墨,歪曲别人的意思,使贤士最终寡不敌众,正确意见被摒弃,就是后稷、夏契再生,也感觉困难重重。这就是贤智人士受到排斥,通过写文来发泄抑郁无法施展的原因。”

“凡是治理天下的,自己不具备上等大德,那么施行严厉治理就能获得大治,治理太宽则会天下大乱。怎样知道这样的道理呢?近代孝宣皇帝明晰君子和大臣之道,审明为政道理,所以才严刑峻法,吓破了那些奸邪之人的胆魄,顿时海内清静,天下肃然,在这点上超过了孝文皇帝。孝元皇帝继位后,为政大多宽松,导致天下堕落减损,威权开始遭到削夺,成为汉室衰微的源起。为政大道得失,从这里可以得到借鉴。当年孔子写成《春秋》,褒奖齐桓公,表彰晋文公,赞叹管仲的功勋,这难道不正是赞美文、武之道吗?这确实实现了通达权变,挽救敝政。所以圣人能跟随时代推移,但庸俗士人则苦于不知权变,固执认为古代结绳的制度,可以用于清楚乱秦的暴政,《干戚》一样的歌舞,足以解除平城的围困。熊能攀援大树,鸟能伸长脖颈,这是古人用于活动身体,延年益寿的方法,却不能用于治疗伤寒;呼吸吐纳,可以强身健体,却不是接骨的膏药。大概治国的办法,就像是调理身体,平时注意调理,有病时却要使用猛药治疗。刑罚就是治理国家动乱的药石;德教则是保养身体的米肉。用大德教化除残去暴,就像用米肉来治理疾病;用刑罚禁止暴乱,就像是用药石进行供养。现在国家承接百王的敝政,正碰到厄运之际。自从几世以来,朝政多施恩惠,这就像是驾驭骏马,没有为其装上缰绳,骏马失去控制,四蹄狂奔,无所羁绊,国家面临颠覆的危险。现在正是为骏马装上嚼口和笼头,挽救积弊之时,哪里还有时间鸣响和銮,欣赏马蹄踏步呢?孝文皇帝虽然废除了肉体刑罚,应当斩掉右趾的,依旧杀头弃市,原来斩掉右趾的依然丧命,受到鞭笞的也往往被活活打死,虽然有了轻刑的名声,罪犯其实还是被打死。孝文皇帝是用严刑治国才达到天下太平,而非用宽政达到太平。”

崔寔是崔瑗的儿子。山阳人仲长统说:“凡是作为君主,应当把这篇《政论》抄写一遍,放置在座位旁侧,以备随时观看。”

臣司马光曰:汉朝的法令已经够严厉了, 但崔寔仍然嫌其太过宽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衰败之世的君王大多懦弱,平庸愚昧的辅佐之臣,只知道姑息。所以,有权势受到君主宠幸的臣下,即使有罪,也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豪强和不守法度的奸滑之徒,即使违法,也不被诛杀;施加仁爱恩惠,只限于眼前;让为非作歹的人得逞,纲纪无法维持。所以,崔寔的评论是用于矫正一时弊端,不是百代通用的法则。孔子说:“为政太宽大,则百姓不会在乎;百姓一旦不在乎,则用严刑峻法来纠正。施行严刑峻法,则百姓感到暴虐;百姓一旦感到暴虐,改施用宽大政治。用宽大和严厉两种手段互相补充,政局才能稳定。”这是永世不变的常道。

崔寔

黄其军

      作于2025年6月4日(古历乙巳年五月初九)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资治通鉴>研读》267

《<资治通鉴>研读》266

《<资治通鉴>研读》265

《<资治通鉴>研读》264

《<资治通鉴>研读》263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