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天悯人
只是这样能让我们学会感知悲伤的能力,当悲剧来临的时候,我才会理性的做出评估,而不是无法面对,甚至放弃。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抽风会写这样的东西。“当我们置身事外的时候眼里的一切都能被置身事外”显然,不认可“置身事外”那么就需要“悲天悯人”的态度,为什么要这样?先不要谈这个问题,我要确认“悲天悯人”这个词和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学习。高考后可能都没再看过文言文了,坦白说,我不是很认真的看了一遍。但以后我对这个词的印象会更深一点。首先它是韩愈讽刺同僚的;其次韩愈活跃在唐德宗时期。我把这词的解释放到了最后,如果你需要往后翻,希望你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不说这个词了。“忧伤时局多变,哀怜百姓疾苦”和我想的有些出入。我想解释一下我心中这个词的意思:悲剧出现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心祈祷,而不是麻木冷漠的无视。你什么也不用做,你只需要尊重他们的不幸,而不是内心没有丝毫波动,为什么非要这么做,我们不是圣人,为什么非要端庄的像个神像。
不是要做圣人。只是这样能让我们学会感知悲伤的能力,当悲剧来临的时候,我才会理性的做出评估,而不是无法面对,甚至放弃。举个例子,老师打小明的时候,你在旁边笑,而不想这疼不疼,哈哈大笑,打你时候你会哭的很惨,为什么非要知道疼不疼,因为人如果知道了疼,就会不犯错或是想办法要不要在屁股上放一个毯子。
悲天悯人
bēi tiān mǐn rén
释义
忧伤时局多变,哀怜百姓疾苦。
典源
唐.韩愈〈争臣1>论〉(据《全唐文.卷五五七.韩愈》引)
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5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6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注解:
争臣:能直言规劝国君过错的臣子。
禹:姓姒氏,号禹,夏代开国的君主。因平治洪水有功,受舜禅让为天子,世称为大禹。在位八年而卒,传位于子启,而开君主世袭之制。
孔席不暇暖:孔子总是席子都还没坐暖,就起身去忙别的事。暇,空闲。见「席不暇暖」。
墨突不得黔:墨子在新住所的烟囱都还没被熏黑前,就离开到别的地方去继续工作。突,烟囱。黔,黑。见「墨突不黔」。
安佚:安逸。佚,放纵的,通「逸」。
阳子:阳城(西元736∼805),字亢宗,唐定州北平人。幼家贫不能学,乃为集贤院写书吏,窃官书读之。登进士第,隐中条山不仕,众慕其行,多从之学。德宗召为谏议大夫,上疏论裴延龄枉黜大臣,阻德宗以延龄为相。后被贬国子司业,出任道州刺史。
闵:怜恤。通「愍」。
恶:音wū,如何、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