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就是保证每天持续输入!

2022-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陈皮炖银耳

今天是日更的第17天了,没有任何输入,能写的东西,已经捉襟见肘了。

于是也学着简书一些比较有经历的作者,看一些书籍,我很想写小说,因为这个可能以后会是一份可以陪伴孩子又能提供生存能力的事情。

便想学着厉害的文人,看他们是怎么表述场景,人物刻画的。

自己刚接触这个领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写到这里,想起高中班主任的一句话,他是十分赞同我们临摹作品的,还说过一句我琢磨很久的话,是个文人都是贼。

意思就是把别人的东西临摹过来,再加上自己的见识,再消化掉,变成自己的。

他曾经指点过我的文章,就感觉一直停留在一个地方,有种止步不前的感觉。

看来,我的止步不前的障碍算是找到了,就是输入太少了。

也有在看一些大热的电视连续剧,比如《风起洛阳》、《锦衣之下》、《周生如故》、《一生一世》,后面三部剧男主角都是任嘉伦,能感受的到,演员的细腻的表达,对塑造角色的成功占了90%。当然这也是我一个小白的看法哈。

沉在剧里太久,最近难得抽出时间,再次翻看鲁迅先生的《呐喊》。

记得读书的时候也看过,但大多都忘了,只记得孔乙己,还有血馒头。

直到去年一部大火的《觉醒年代》,看了鲁迅先生在街头看到砍头以及沾血馒头的镜头,再结合当时的环境影响,大概就能明白一二了。

隐约还能记得,但是那个时候年纪太小,犹如温室里的花骨朵一样经历的事情少,自然体会不到这文章里暗示的东西。

先生笔下的人物,细致到摸口袋以及脸上微弱的表情都能在脑海里浮现,先生刻画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细心揣摩。

《呐喊》里收录的都是先生的短篇小说,正是我现在需要攻克的,所以应该多抽时间来打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